重农抑商什么时候开始(重农抑商又叫什么)
重农抑商又称为崇本抑末。
重农抑商”政策最早由战国商鞅提出。他在秦国实行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作为重要政策,后来,商鞅虽死,法令犹存,使秦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秦的统一作出重要贡献。自秦朝至清朝被各代统治者沿用。所以,实行“重农抑商”的第一个国家是东周的秦国,第一个朝代是秦朝。
从历史角度看,重农抑商一直是主流。
商人自秦始被压制,之前则因为春秋战国的政治环境得到生存,想抑制,商人携带资产逃离就是了。
秦国抑制商业,原因在于商鞅变法建立起的耕战体制,农夫向国家缴纳粮食多就可以获得爵位晋升,国家因为统一与建设的原因就需要将农夫束缚在土地上,自然就得抑制商业。尤其商鞅变法的第一炮就是著名的《垦草令》:
这份《垦草令》为鼓励百姓耕地,禁止庶民从事酒店旅舍,禁止商人出售粮食,规定商人必须为提供铠甲,提高酒肉价格,对商业流转征收重税。
这种愚民政策和强制固定,避免农民逃离土地的抑商主义完全被汉代继承,而西汉初期诸侯叛乱,包括七王之乱,都有大量商人参加,就是因为这个关系。这是历代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自独尊儒术之后所谓君子不言利又被勋贵士大夫掌握,世家豪强及后期的士大夫都透过别支或奴仆从事工商,以谋取暴利,但嘴上还得说,商乃贱业。
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粮食自产,布自织,衣服鞋袜自做,甚至农具都可在居住地买,多数时候就不需要商人。
而商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时期是半封闭社会,东临大海,北部草原,西部高山,南部原始丛林,商人很难携带资产逃离贵族的杀肥。士农工商,商人是卑贱的。这就很难产生政治上的代言人,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养肥了就杀的命运。欧洲商人比同行幸运:
反观世界同时期的欧洲、印度、中东。他们就没统一过,商人有随时逃亡的可能,换一个国家还能生存。而各国就得寄托希望商人给本国带来需要的商品,并鼓励商人缴纳税金以获得地位提升。
重农主义在战国时期,以前就已经形成,但是在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比较理论的体系。
将重农主义明确的提出为一种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的商鞅。他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认为农业是本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把商业和手工业为末业。
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思想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robot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