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在北京什么地方(什么什刹海)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建设沿革。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刹海一带。
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历史上的什刹海。明中叶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内城由各旗分别管辖,今什刹海地区属正黄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什刹海。
1949年新成立后,北京市对什刹海进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1992年北京市将其定为历史文化风景区
谢邀,走进什刹海感受老北京我有这方面的文章。
这个问题只要你关注过我或者看一下这个地图或者游过什刹海就明白,后海只是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其中一块水域面积,又是什刹海主要景区或重点景区所在地。一.我先来说什刹海
元代称什刹海为积水潭或海子。它的发展和兴衰记录了北京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印迹。元朝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将通惠河与大运河接通,漕运船只由通惠河进入京杭大运河漕运北终点码头即积水潭。西海有郭守敬纪念馆可以看一下了解更多北京什刹海的历史。
明代以后称什刹海,近千年历史积淀,什刹海地区成为古都自然与人文的集萃地。
什刹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水域组成,如今是老北京特色和北京夜生活腹地风景区,大小景点40多个。水域面积33.6公顷,湖岸垂柳福面,夏天水中荷花、水上游也成为其特色自然景观。
二.后海
后海只是什刹海其中一水域。后海是什刹海最大的水域面积,也是什刹海最繁华地段。
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水域面积0.17平方公里。
三.后海与前海的界定及著名景点
1.前海与后海分界线是银淀桥。银淀桥东面水域为前海。
2.前海著名景点烟袋斜街、荷花市场、金锭桥和金锭桥旁的火神庙水上游3.银绽桥西边水域为后海。4.后海北沿著名景点有:
广化寺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5.后海南沿著名景点是:
胡同游主要有集中金丝套地区17条胡同组成,有名的胡同是南官房故同四合院。恭王府郭沫若故居由于时间问题也只能就此落笔,不过我有什刹海的旅游文章和视频,发表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或许对你有邦助。走进什刹海感受老北京,什刹海旅游风景区欢迎您!
北京后海是什刹海的一部分。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1、老舍《猫》的课文里,他当时是这么说的:“我不算一个地道的北京人,连什刹海也没去过。于是,偶觉得,什刹海在北京,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道的地方吧。其实一直搞不清楚什刹海到底是哪儿,看地图就是那么一块,走到那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到了还是没到。”
2、朱自清的《绿》写到:“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robot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