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清朝正旗排行)
八旗分两个等级,即上三旗,分别为:正黄、镶黄、正白,一般是皇帝自己亲自管理;其余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则为下五旗,一般为各位王爷、贝勒、贝子、公爵等领导。清朝的八旗排名应该是:正黄、镶黄、正白、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
入关之前为满洲八旗,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每旗原则上是25个牛录,每个牛录300人,共7500人,后来也有改变。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发生了改变,又加入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样总共是24旗。
清初,旗主属于统领八旗的最高长官,大多由王爷担任,掌管一旗的军政大全。
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满族的八旗,包括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每个旗都是一个、行政管理单位。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是归满族君主直接统治的,地位最高。到1651年,满清权臣,顺治皇帝的叔叔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自己掌权,把多尔衮下属的正白旗也收归皇帝统领。于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称为下五旗。上三旗中,虽然并未严格区分高下,但可以认为正黄>镶黄>正白。除了满洲八旗,还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些都是在满洲入关前建立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robot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