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的五大习俗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的五大习俗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的五大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的五大习俗
阴历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送寒衣节、授衣节。
这一天,与清明节、七月十五一样,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仅有的两个能在坟地动工的日子(另一个日子是清明节)。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十月初一特有的习俗。
一、送寒衣,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气变冷,人们准备好棉衣过冬。想着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纸折叠成衣物的模样,烧化后让先人穿着,谓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讲究:
1、寒衣以自己亲手叠的最好。
2、烧化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钞等物,一定要焚烧充分,都化成纸灰。
相传,只有充分燃烧,都变成纸灰,这些纸钞、衣物,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不烧尽的话,亡人拿着也没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坟,可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济
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打发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抢先人们的。
二、上坟,表达哀思
1、必备供品
香、水果、点心、菜蔬、酒、冥钞、黄表纸、五色纸、包袱
2、最佳上坟时间
上坟祭祖、扫墓,最好在上午9点---中午13点这个时间段,这时候阳气充足。
3、禁忌
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
三、合葬,让逝去的.先人团圆
生要同衾死则同穴,曾经是古代人对爱情婚姻的誓言。由此可见古人是把同穴当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
民俗中一直很重视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亲属也要尽量想方设法为其结“鬼亲”,让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为当时坟地山向不开无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开了之后的十月一,再进行合葬事宜。
四、迁坟,为先人寻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坟墓需要迁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节进行。比方说,原来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为坟地被占原因被迫迁坟的,也都不可在平时日子随意迁移,而要在十月初一进行。
五、修缮坟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动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坟墓进水、塌陷,搅扰先人底下的安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坟墓进行修缮。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进行坟墓修缮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节、十月一这两个日子才能进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会为墓地拔草、清理树木、修葺,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
温馨提示:在十月一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也为逝去的先人送上寒衣,在纪念逝者的仪式中,将我们的习俗传承下去。
寒衣节起源
寒衣节起源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
寒衣节的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汉族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将暖和的衣物给家人穿上,故称之为寒衣节。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为此,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还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如今很多年轻人会选择给家人买棉衣,在民间会用杀猪宰羊来庆祝,或者炸至各种食物来祭祀,其实大多数都是自己食用,寒衣节不久后就能感觉到冬天的气息。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寒衣节:“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则记载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说法,因此主要是为了纪念孟姜女;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简介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烧寒衣什么时间
在我国有些地区要求在太阳出山前上坟烧寒衣。
寒衣节烧纸时间最好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时间调整。
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一般是提前2-3天就好了。
烧寒衣方法
1、首先要提前准备好供品。一般在会在当天上午去准备。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2、进行拜祭、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烧纸的步骤
1、买纸钱的时候要铺开将100元真钱压在上面,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把整张纸铺满。
2、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3、烧纸钱要在地上先画个圈,不要把自己圈进来,西北角留个口。
4、烧纸钱的时候念一下谁谁谁来给你送钱了,这样亲人才会知道是谁才能保佑你。
5、在烧纸钱纸钱最好能用防风的打火机和棍子,可以拔起压在下面烧不到的纸钱,注意棍子用完之后不要带回家。
6、最后一定要烧完才能走,既能防止火灾又能防止一些被风吹走的之前被其他人捡走惹怒亲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王悦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