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养殖方法

蟾蜍的养殖方法

蟾蜍,俗称癞蛤蟆,指两栖纲、蟾蜍科的动物。蟾蜍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对农作物有益。蟾蜍会通过吸气,让身体膨胀起来,并用四条腿把身体撑起来,来威慑攻击者。

蟾蜍的养殖方法

蟾蜍繁殖

蟾蜍种源可从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为蟾蜍的产卵季节。在气温升至6~8℃时,蟾蜍即开始雌雄抱对,人工养殖时雌雄比例比3:1为宜,受精率可达90%以上。温度在16℃时便可产卵。每次产卵量大约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0℃之间,以℃为宜。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气,可用塑料薄膜复盖。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

蟾蜍养殖要点

蟾蜍俗称癫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药市上蟾蜍价格曾达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蟾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人工繁养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径。

现将人工饲养蟾蜍的方法介绍如下。

(1)养殖场的建立

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因此养殖场宜建在靠近池塘、水沟且有杂草、水源的地方,养殖场四周设围墙,以防蟾蜍逃跑和畜禽进人。

(2)种蟾及卵块的收集

可先捕野生体大、健壮、无病、无伤的蟾赊做种蟾蜍,每平方米放养种蟾赊1-2对。雌雄比例为3:1;也可到池塘、河流收集蟾蜍卵块,把卵块放于水温为10—30℃的池水中,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蟠鲜。

(3)蟾蜍的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2天内靠卵膜内残留营养的物质生活,3天后开始摄食,人工饲养可投放米糠、麦鼓、厨房下脚料、蚯蚓、蝇蛆等,每天投饵1—2次,水温保持在16—28℃,水质要清新,水深以0. 2-0. 4米为宜。

蟾蜍养殖技术

⒈建吉林永发蟾蜍养殖场:场周围设围栏1米高。内设养殖池、产卵孵化池。面积大小以规模而定。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边留空地种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适量投养水生植物。饲养黄粉虫、蝇蛆、蚯蚓或安灯诱虫增加饵料

⒉人工繁殖蟾蜍:捕养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种。成蟾在10℃产卵,每次产卵约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温18~24℃经3~4天孵出蝌蚪,加强饲养。

⒊蟾蜍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只;20天减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按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养。

⒋蟾蜍饲料配制:刚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黄、水蚤等新鲜适口饵料,日喂2次。幼蟾饲喂蝇蛆、蚯蚓、黄粉虫、球藻饵料。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饼、糠麸 、面粉、鱼粉、槐叶粉配合饲

⒌蟾蜍病害防治: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鸟等危害。搞好围栏、巡查,冬天将其转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环境管理

建立蟾蜍饲养场要靠近水源,四周有草,可利用池塘、水沟或田埂作为饲养池。场地四周应筑围墙,墙内留有草坪、菜地,以供蟾蜍栖息及活动。池中有水草生长,稀必适宜。另外,在棉田和稻田中也可以散养。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即以活饵为食。可以培养蚯蚓、蝇蛆等各种昆虫,也可以用诱虫灯诱引各种昆虫。供蟾蜍食用。

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时排水,水温在16~28℃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注意及时分池,一般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幼蛙。幼蛙饲养要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每1m2放养30~50只为宜。要防止逃失和天敌侵害。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在秋末即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可以在饲养池的角落处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温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应比冰冻层大1倍为宜。

拓展内容

石蟾蜍药材简介

石蟾蜍

别名瓜蒌。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主咳嗽痰稠;咽喉肿痛;胸闷;便秘;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药性寒、药味苦。

药名:石蟾蜍。

别名:瓜蒌。

汉语拼音:shichanch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nthesMerr.etChun.

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酸(fattyacid),包括月桂酸(laur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还含血凝集素(hemagglu-tinin)。

功效及其分布

功效:清热解毒。

科属分类:葫芦科。

主治

咳嗽痰稠;咽喉肿痛;胸闷;便秘;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疏林中、灌丛或路旁草地中。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

动植物形态

动植物形态:草质藤本。攀援;茎细,具纵棱及槽,无毛或仅节上被短柔毛。叶柄长2.5-6cm,具纵条纹,无毛;指状复叶具小叶3-5片;小叶片膜质或近纸质,中央小叶常为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9-12cm,宽2.5-3.5cm,两端渐尖,边缘具疏离细齿,外侧两片近于菱形或不等侧的卵形,上面幼时被短硬毛,后变为白色圆糙点,背面淡绿色,无毛,具颗粒状突起,主脉和侧脉在上面稍凹,密被短柔毛,背面凸起,具白色圆糙点,细脉网状。

卷须长而细弱,具条纹,2歧。雄总状花序长14-19cm,总花梗及花梗被褐色短柔毛,具纵槽纹,中部以上有花8-20朵;苞片倒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0-15mm,宽约8mm,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中部以上撕裂或具不规则的锐齿;花梗长4mm;花萼筒狭漏斗状形,长2-4cm,上部径7-10mm,裂片披针形,长7-10mm,宽2-3.5mm,宽8-12mm,先端具流苏。

雌花单生,萼筒圆柱形,长约3mm,径约5mm,萼齿和花冠同雄花;子房卵形,长1.5cm,径8mm,无毛。果实球形,径5-6cm,橙黄以,光滑无毛;果柄长1(-3)cm。种子卵形,膨胀,灰褐色,长10-12mm,宽约8mm,先端圆形,种脐压扁,三角形,无边棱及线。花期6-8月,果期7-12月。

中药蟾蜍的功效与作用

蟾蜍的'功效与作用

1、蟾酥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之功。主治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咽喉肿痛、龋齿痛、小儿疳疾、心力衰竭等。用量0.01~0.03克,外用适量。

2、干蟾有解毒散肿之功。主治痈肿疮毒、小儿疳积等。也有用于*胃癌的。用量0.12~0.18克。

3、蟾蜍胆有镇咳、祛痰、平喘、消炎之功。用治气管炎。用量1~3只。

4、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5、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6、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蟾蜍医书记载

1、《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2、《别录》:“疗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

3、《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4、《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

5、《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蟾蜍的药用价值

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

1、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瘥,将作冷瘘:蟾蜍一枚(去头用),石硫黄(别U研)、*香(别研)。木香、桂(去粗皮)各半两,露蜂房一枚(烧灰用)。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清油一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铫子内重汤熬,不住手搅,令成膏,绢上摊贴之。候清水出,更换新药,疮患甚者,厚摊药贴之。(《圣济总录》蟾蜍膏)

2、治发背肿毒未成者: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愤,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踉蹡;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若势重者,以活蟾一个,或二三个,破开连肚乘热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医林集要》)

3、治舌口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尽为度。(《圣惠方》蟾矾散)

4、治疔毒:蜘蜍一个,黑胡椒七粒,鲜姜一片,将上药装入蟾蜍腹内,再放砂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末。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5、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补缺肘后方》)

6、治破伤风:虾蟆二两半,切烂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热,再入酒二盏半温热,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

7、治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食:大干蟾蜍一枚(烧存性),皂角(去皮、弦,烧存性)一钱,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为束,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婴方论》五疳保童丸)

蟾蜍和青蛙的区别

蟾蜍别名癞蛤蟆,青蛙的蝌蚪颜色较浅、尾较长;蟾蜍的蝌蚪颜色较深、尾较短。青蛙的卵堆成块状,蟾蜍的卵排成串状。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

蟾蜍的养殖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