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导游词

拉卜楞寺导游词(通用7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整理的拉卜楞寺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1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2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座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似松林苍翠,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蜓而流,呈右旋海螺状,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圣地。

拉卜楞寺,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佛宫,拉卜楞即为转音)扎西奇”,又因拉卜楞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样曾经学经于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芒扎仓,并出任过该扎仓堪布,所以康藏地区的藏族习惯上称拉卜楞寺为“安多扎西郭芒”(意为安多地区的吉祥多门院)。

1709的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在此风光宜人之地建寺,历经280多年的修建、扩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六大扎仓(学院)、四十八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五百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二”之称。1961年,拉卜楞寺被甘肃省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这数次拨款维修。

全寺有六大扎仓(学院),分别为铁桑浪瓦(闻思)、居麦巴(下续部)、居多巴(上续部)、丁科尔、曼巴、季多(喜金刚)扎仓。铁桑朗瓦扎仓、俗称大经堂,是拉卜楞寺僧人学习显宗的学院,一切规定、律仪、都依照拉萨哲蚌寺郭芒扎仓。学僧主要习究三藏(论藏、律藏、经藏)、三学(戒律、禅定、胜慧)及四大教义(毗婆沙、经部师、唯识师、中观师)。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最终要达到通晓佛学五部大论,即《因明》、《中观》、《俱舍》、《律学》。分十三级学习这五部经典,一般需要15年时间才能学完。闻思学院设三种学位,即然江巴、尕仁巴和多仁马巴。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3

拉卜楞红教寺位于九甲乡王府村旁边,红教属藏传佛教中“宁玛”派,信奉莲花生大师,僧人穿有红边的白袈裟,头上盘着辫子,他们安家立业,娶妻生子。1880年6月,第四世嘉木样尕藏*丹旺秀在勒地擦高地方香浪期间,有一夜梦中征兆与莲花生大师预言相吻合,觉得创建红教寺的时机已到,故于1887年4月间进行佛事活动,召集散居在各村庄的僧侣,制定寺规,指派管理人员,并发给管理人员每人一件袈裟,其他僧侣每人50块铜钱,赠给寺院莲花生大师佛像及法器等物。

1946年,第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修建了经堂和部分僧舍,委派德格仓活佛为该寺法台。是年农历10月嘉木样大师亲临庆祝仪式,诵经祈愿,经堂起名为桑钦蒙吉郎,惠赐寺僧着新袈裟(现在装束)等寺规。

拉卜楞红教寺设三个学级,初级班以学习常诵的经文为主,其次学习正草书法,诵经语调、音韵及塑造尕玛等技艺。中级班学习语法、文法、诗学、医药学等学科。高级班学习《普贤上师言教》等密乘。

拉卜楞红教寺除了正常宗教活动以外,演出藏戏也是一个主要活动。每年正月法会等重大节庆期间演出藏戏。该寺演出队创建于1955年演出的第一部剧是《智美更登》,演出的剧目还有《阿达拉茂》、《赤松德赞》、《桑姆》等。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4

拉卜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东南与黄土高原相接。东接卓尼禅定寺,南邻碌曲郎木寺,北靠河州,西界青海,环绕甘南州州府,总面积8687.73平方公里。

我偶然在一本资料中发现拉卜楞寺内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古籍、封诰册文、印鉴等。拉卜楞寺现存经卷7万余册,为全国佛教寺院藏经数量之最。寺内还保存有木刻经版7万余块,极为珍贵。

拉卜楞以其文物价值、价值、艺术价值、珍品数量之多,艺术精致,寺院建筑宏伟壮丽,堪称东方文化之绝。

拉卜楞民间艺术包括藏剧、民间歌舞、弹唱、说唱,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拉卜楞“南木特”藏剧,是在拉卜楞地区的歌舞、广场跳神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

拉卜楞民歌包括“勒”情歌弹唱,日常号子、儿歌等,“勒”即是民歌,在群众中最为流传,男女老少都吟唱,内容风趣生动,演唱自由辽阔、粗犷、豪放。“拉伊”(情歌)音调高亢嘹亮,感情柔和细腻。弹唱节奏明快、活泼流畅。

拉卜楞舞蹈动作丰富、舞姿绰约,更有万人过卓(锅庄舞)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拉卜楞草原广为传诵。

我从丰富的资料中认识拉卜楞,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它以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民间习俗,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拉卜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珍贵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拉卜楞文化是安多各族人民拥有的无价之宝,其价值和意义,在二十一世纪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今天,拉卜楞以多姿多态的形象,屹立在安多草原上,雄伟的古土门关、青翠的曲奥、碧波如玉的达尔藏圣湖、婀娜秀丽的阿姨册、晨雾荡漾的大夏河畔、云雾变幻的达里加山、晚霞绚丽的桑科草原、牧歌飘扬的科才草原。潇洒豪放的拉卜楞人,商品琳琅满目的拉卜楞古市场,法号嘹亮的拉卜楞寺,耸立的建筑群、电视塔、通讯塔,形成拉卜楞独有的姿态,大夏河像银色的飘带伸向远方……拉卜楞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熠熠光芒,射向远方,朋友,来吧,我们美丽的拉卜楞为您献上洁白的哈达,欢迎您的到来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5

大经堂光线阴暗,正面是一尊镀金大佛,前后左右挂满了哈达,两旁是几尊略小的佛,四壁是极美的藏画,画的全是佛。佛像面前是长长的木制香案,案上放着三排大小不,的'酥油灯。大者尺许,小者数寸,灯座多为金银质地,镂刻着精美的花纹。一层又一层的刺绣围幔。一件又一件的酥油花雕刻,展示的是藏民艺人的绝顶聪明。

寺中光线不好,甬道有些阴森,在陈放***的殿堂,我们看到一个老喇嘛在转动经轮。经轮水桶般大小,在廊檐内一排排立着,轴有些锈了,吱吱嘎嘎地响。它的转动全靠人,老喇嘛拨转一个,再拨第二个,轮到拨最后一个,第一个又停了,再去拨,周而复始,永远靠人力拨下去,这就是所谓***常转。

当我们步出寺院大门,眼前的一幕让人目瞪口呆,两位梳长辫子、着紫色长袍的藏女,正旁若无人地“磕长头”。先是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再落至胸前,然后前伸,全身扑倒在地——爬起来向前走三步,周而复始。据说。她们要绕拉卜愣寺叩一周,大约是十来里路。在这之前还见到一位老藏民叩着头赶路。据向导说,人约是还愿的。他的脾上绑着厚厚的牛皮,双手有木板垫着,这无疑是用自己的身体丈量那漫漫的山路。阖家财产,毕生精力都耗费在这千里雪山险途,真是“阿弥陀佛”!

中午,在饭馆吃饭,与一位小喇嘛谈天。他长得很神气。懂英语,一笑两排白牙。“不枯燥吗?”“不枯燥,佛学功课紧得很。”据说,喇嘛中不乏有学问的人,有的是海内外有影响的佛学家。

黄昏时,朝圣的信徒在夏河镇上吃饭,买东西,或三三两两地闲谈,你可以最近距离地观察这个粗犷的民族,眼神手势都透着雄强,但又不乏敦厚和良善。

入夜,拉卜愣气温低到零摄氏度,藏民白天那支裸露的膀子都伸到皮袖里去了。我们这些穿短袖衫的南方客,只好往被窝里钻。想到那在雪山途中叩头的老藏民,双膝怕要磨出血来了……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6

拉卜楞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至今近三百年历史,寺中先后兴建经堂6座,并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甘南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政教中心和西北地区最高佛教学府,终年朝圣者不断。

拉卜楞寺座落在夏河县城以西的大夏河之滨,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至今近三百年历史,现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6座经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30院佛宫,500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

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甘南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政教中心和西北地区最高佛教学府,终年朝圣者不断。

拉卜楞寺导游词 篇7

步入寺院,相信每个人都会被其震撼:许是庙宇顶上金碧辉煌,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许是红墙白壁,古香古色,风霜腐蚀敲打,历史在此沉淀。

当人流裹挟着我们进出一座座庙宇,拉卜楞寺的全貌一点点在眼前展开:每处壁画的佛祖神态各异,却又有丝丝联系,佛像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注视来来往往的人群,令人心中安宁平和;舍利被各种各样的宝塔供奉,是他们不变的崇敬,神圣的信仰。

最难忘的莫过于酥油花展厅,空气中充斥着久久不去的浓郁酥油香。但没有多少人会在面对这种美丽时,想到这动人竟会与残忍并存:僧人们需在冬日将双手泡在冰冷的水中,防止手温将酥油融化,再慢慢拼捏出不同的模样:那高山流水的空谷,宁静恬淡;那争奇斗艳的百花,生机勃勃;那庄严慈和的佛像,寓意深刻…他们的一念一想,融入其中,久经风霜,形亡神存。

当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赞叹着世间罕有的奇迹,他们是否能领悟佛寺所真正要带给他们什么。寺庙的一砖一瓦是名士歌颂的盛景,却是苦行僧见惯的常景。身裹红衣的僧人,手握佛珠,嘴念经文,一次又一次我们从面前走过,他们对络绎不绝的游客早已习惯,也可能从未在意,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追寻什么,知道自己坚定的信念,而不像我们,随波逐流,摇摆不定。当我们给予了自己肯定的答案,世间纷乱便动摇不了心中的理想;当我们找到了自己,也就找到了苦苦寻找的一切。

今天我看到了,看到了雄伟壮观的古寺,了解了信徒们虔诚的信仰,绕着拉卜愣寺磕着长头,用双手和头顶告诉佛祖他们那颗炽热的心;看到了活佛们的尊容,原来他们也是平常的普通人,甚至比我们更加努力,需要付出更多。游览从来都不是欣赏美景这么简单,因为需要一块心灵的栖息地,所以我们开始寻找。

不知还要多久才能再品到这样的佛教,脱离了人世喧嚣,剥去了红尘凡事,如此纯粹而又美好;如今日的天,蓝的彻底,美的动心。这里在金碧辉煌与简单朴素之间恰到好处,多一分庸俗,少一分简陋。这里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简简单单,便动了我的情,留住我了心。

夏河拉卜楞寺导游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