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川录》读后感

《陈九川录》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陈九川录》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九川录》读后感 篇1

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原本存在的圣性,相信此生的使命是朝向光明,是开发内在的宝藏,那么我们就踏上了寻找光明的旅程——这是一段永无止尽的光明之旅。致良知,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时候结束都太早。

我们常常提起"良知"这两个字,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相信自己拥有能生万法的良知?我们是否真的相信自己胸中有个圣人住着?

阳明先生当年的学生说"不敢当",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同样也不敢把自己与圣人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到自己的生命如此卑微和渺小,如何能够和"圣洁"、"伟大"这些词联系起来?但是阳明先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良知是我们自家本有,无论如何也不会泯灭。哪怕你是盗贼,你的内心也仍然清楚地知道何为善恶,何为是非,只是盗贼不肯听从自己良知的召唤。

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原本存在的圣性,相信此生的使命是朝向光明,是开发内在的宝藏,那么我们就踏上了寻找光明的旅程——这是一段永无止尽的光明之旅。致良知,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时候结束都太早。不可因阳明先生说"陆象山之学粗些"就生出轻视之心,如此,便是慢心。陆象山之学之精粗,即便如陈九川,阳明先生的高足,尚且看不出,说明陆象山之境界远在陈九川之上,何况我辈。任何走在我们前面的同学都值得我们学习,何况陆象山这样的大贤。把自己的傲慢心放下,正是我们要修习的。

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念正,行则正;行正,果则正。人生不就是由一念一念相续而成的吗?若念念皆正,一生的生命就庄严、舒展和真实。

做人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的体悟,只是文字上的解读,那不是真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有这样一念,就障住了继续前进的道路。

学习圣贤文化,最容易产生的障碍就是文字障。如果解读文字就可以通达圣贤之道的话,太多的人可以位列圣贤了。看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收获,要看他的生命状态是否焕然一新,与读多少书无关,与学多长时间也无关。

《陈九川录》读后感 篇2

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在心灵深处建设心灵品质,心灵深处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处,这即是我们的得力处。事上磨炼,事是镜子,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还是在心上用功,不是去磨事。就如扫地,有人扫一辈子地一无所获,有人扫成得道高人,差别就在于此。

《陈九川录》读后感 篇3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员贾起面对***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的秘密……这些***,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陈九川录》读后感 篇4

我们常常会有一种体验,就是陷入自己的思虑中津津有味而不能自拔,或者是贪污丛生,或者是杂思邪念,萦绕脑中,难以割舍。

对于这类妄念,该如何克去?经历过的人就知道,这并非一件容易事,能管住自己的念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面对弟子的请教,阳明先生说,你只是好好用上致良知的功夫,功夫久了,自然就养成了浩然正气。

正气增多,邪气自然消退,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到了能够轻易战胜妄念的时候,就迈上了贤者的台阶了。

由此可见,致良知没有什么秘诀,也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老老实实地为善去恶。"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一开始可能见不到明显的成效,坚持做下去,黑暗褪去,光明现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41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41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马阳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1120.com/wenda/1368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