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请女婿简介
春节习俗请女婿简介
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春节习俗请女婿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节俗称"新正"。正月初一,黎明即起,穿新衣裳,礼神祭祀祖先,开门放鞭炮,叫做"开正",1994年底市区禁止放鞭炮,此俗废,但乡村依旧。主妇煮甜线面汤、敬祀神祗后,每人必食,祈求全家幸福长寿。再以3碗饭,插上红纸花,俗称"饭春枝"祭祀先人,祝祷家庭粮食充足有剩余。随后拜年。到尊长、亲友、邻居家道"恭喜";主人家则以朱盒(俗称"荐盒")盛糖果糕点、蜜饯,并泡以甜茶,热情款待客人。至亲好友,主人以佳肴美酒招待,叫做"新春酒"。客人告辞,双方都以"红包"(压岁钱)和红柑(双数)赠予小孩。清同治有《竹枝词》云:"元旦春为一岁魁,大家拜贺礼相陪。儿童也解称恭喜,赚得红柑满袖来。"
初一这天有很多禁忌,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门遇雨;不扫地,不倒垃圾于户外,意为财不外泄;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边挑水;不动针、不缝衣、不动刀等。如今很多青年已不忌讳,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讳。
正月初二,"请女婿"。夫妻携带儿女,带着礼物谒娘家,向岳父、岳母拜年。娘家备筵席请女婿,礼节十分隆重,现民间仍多循此俗。初五,商店恢复营业,小商贩走街串巷吆喝喊卖,家居开始打扫卫生,转入日常生活。
初九子时,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
正月十一“请女婿”,3样规矩要知道,寓意家庭和睦,子孙多福。
旧时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正月十一“子胥日”,岳父岳母有3件事要做:
第1件事:现代我们北方这边请女婿需要有娘家的哥哥弟弟作陪,需要18个菜来热情款待,希望女婿和女儿好好过日子。
第2件事:岳父岳母请女婿要做烙盒子,寓意家庭和睦,古人认为,“十”是“十全十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寓意,所以把正月十五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这个时候遇到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都可以互道“过年好”,也不算失礼数。这一天北方人的饮食习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夫妻日子过得和和睦睦。
第3件事:挂花灯,每年正月十一,北方有赶庙会的习俗,村民家中新添了儿孙,都要到所属的宗族社坛“挂灯”。家里有孙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在这一天,做花灯挂在门口,祈求天上诸神的`保佑,子孙多福,平安健康。
另外,正月十一要祭奉紫姑(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古书最早记载“紫姑”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古时女人地位低下,供奉这样的神也是一种弱势群体的心理寄托表现。
正月十一忌结婚,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结婚的,古代有‘抬头红’一说,即男女正月结婚,乃月太岁压头,不利儿孙,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结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楠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