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的意思(拓展数是什么意思)
品牌延伸与品牌延伸的区别在于:“品牌延伸是指在同一市场使用一个品牌名称,并成功切入同一市场的另一个区块。
品牌扩张战略有很多优势。著名的品牌名称可以使新产品迅速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从而帮助公司管理新产品类别。品牌扩张可以节省大量推广新品牌的费用,使消费者快速了解新产品。
因为这种方式既节省了推出新品牌的推广成本,又让新产品搭上了原品牌的口碑,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起到了“借船出海”、“蓄势待发”的作用,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搭名牌列车”的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扩张战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并相继被采用。
相关风险
风险包括:
1.新产品一旦不尽如人意,就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同品牌其他产品的态度。
2.过度的品牌扩张会导致现有品牌名称失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某一品牌名称不再立即让消费者联想到某一特定产品或类似产品的情况称为品牌淡化。
还有一种品牌扩张的方式,就是公司在其低档耐用品品类中增加一款款式过于简单的产品,以此来宣传其品牌中每款产品的基价都很低。
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已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营销转向品牌营销。与此同时,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张战略。似乎一个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品类越齐全,看起来就越像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反而“拖累”了企业。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张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练习三道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
所谓定位,就是将产品在未来潜在客户心目中的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潜在客户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其一定的形象,以满足客户的一定需求和喜好。在品牌创建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该品牌就很容易成为其第一个产品的代名词,即消费者倾向于将某个品牌视为特定的产品。
问题2:
在品牌跨行业扩张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在不同行业的两个产品中使用同一个品牌。当两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消费者会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
问题3:
在品牌扩张过程中,以下两种情况可能损害原有品牌的优质形象:一是许多企业在创造“名牌产品”后急于实施品牌扩张战略,但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不得不采取购买、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方式。而这些小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较弱,产品质量上不去,再投入生产又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产品质量,从而损害了原有品牌的优质形象。第二,在低档产品中使用高档品牌,可能会损害原品牌的优质形象。
对策分析
品牌,尤其是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的品牌扩张可能会对企业原有的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张战略。我觉得,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高度,根据预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和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客户的特点命名品牌名称,为品牌扩张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是否扩大品牌,取决于新产品与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格、目标市场、目标客户是否一致;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第三,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品牌扩张后,顾客能否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来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张战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三种对策:
对策之一
在一个多元化的市场中,企业意识到自己无法为这个市场的所有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因此要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具体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是建立与目标市场相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品牌定位一旦确立,在实施品牌扩张战略时,就要考虑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一般来说,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是这个品牌的产品第一次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又受到原有品牌定位的限制,就应该考虑选择多品牌战略。
第二个对策
“关联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关联程度。如果关联度大,品牌扩张就容易被消费者认可;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者关联度较小,往往不宜采取品牌扩张策略。
第三个对策
因为品牌扩张的目的是借助现有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将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所以品牌扩张的前提是这个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不是很高,受到众多竞争对手的强烈挑战时,我们急于扩大品牌,容易导致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第四个对策
所谓“集体惩罚”效应,是指当延伸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张的风险,经营者还可以在不改变商标的情况下,给新产品起一个别称,即子品牌或子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落差”,从而有效降低“集体惩罚”的风险。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张时,还取决于新产品的预期价值。如果企业对新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寄予很高的期望,则不宜采用品牌扩张战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可以承载原有品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熙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