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官网首页(开网店怎么开新手无货源)
主页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页面。对于一个综合电商平台来说,它是一个产品,是所有流量来源的发源地。
在分析网站首页之前,先简单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展历史。
一. 京东发展史
1998年,刘在京成立公司;
2001年成为光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代理商;
2004年,JD.COM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开辟了电子商务领域;
2007年,JD.COM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JD.COM商城,屹立于B2C市场,并建成京沪穗三大物流体系,实施POS机刷卡上门服务;
2008年,JD.COM商城拓展了平板电视、冰箱、空等家电产品线,成为名副其实的3C网购平台。
2010年11月,图书产品上架,实现了从3C网络零售商向综合性网络零售商的转型;
2011年7月,JD.COM与九州通合作,正式进军B2C网上医药市场;
2013年7月,JD.COM成立金融集团;
2014年,数十个潮流品牌、十一个高端品牌落户JD.COM;
2015年,JD.COM集团与韩国电商网站乐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已重组为四个业务部门,3C,家用电器,消费品和服装和家居。
二. 淘宝发展史
2003年,阿里巴巴宣布投资1亿元开设淘宝,正式进军C2C市场;
2003年10月,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上线;
2004年7月,阿里旺旺上线,是阿里的沟通桥梁。
2006年,淘宝推出类目、属性等分类方式,更好地引导用户购物;在导购的角色上,淘宝推出了首页产品、社区产品、营销产品。
2007年,淘宝开始孵化B2C电商,即淘宝商城,也就是今天的天猫;
2008年,淘宝与阿里妈妈合并;如今淘宝(C2C)的收入主要来自卖家的广告,而天猫的收入主要来自入驻商家的销售提成。
2011年,淘宝孵化的业务线在拆分中变得清晰,淘宝、淘宝商城、陶艺(购物搜索)、聚划算(团购)业务相继独立。
从上面可以看出,淘宝原来是纯C2C,JD.COM是纯B2C,现在是两者的有效结合。JD.COM从最初的IT电子产品发家,后来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主要产品线是3C产品,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旗下的大部分产品都源自淘宝,如天猫、Yitao.com、聚划算、全球购等
三. 首页分析
作为电商平台,首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导购”角色。作为导购,首先要知道是谁在用主页。核心用户是谁?不难看出是买方、卖方、第二、合伙人等。从用户的优先级来看,显然买家的优先级最高,然后是卖家。细分买家用户群体,即新手、专家,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用户,新手是核心用户。只有新手才会研究主页上的每一个版块。所以从新手开始,继续细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有明确购物目标的初级买家;有模糊购物目标的初级买家;无购物目标的初级买家。
针对这三类用户,本文分析了JD.COM和淘宝的异同。
1、标题区
相同点:相同点:
从视觉设计角度和用户浏览习惯角度来看,左上部和中上部都是吸引用户视线的绝佳区域(猜想:书籍的排版都是从做左到右,从上到下,用户的浏览习惯可能与此有关),因此淘宝和京东将logo均放置在页面左上角,将重要的活动广告区域放在顶部中间区域,加深了品牌认知度和活动影响力,为卖家和商家自己带去大量的用户流量入口;标题区中间部位均放置了搜索栏:搜索栏对于电商类平台来说是产品自己的搜索引擎,链接所有产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了浮动固定式的交互方式,用户下拉页面时,搜索栏始终置顶,为用户提供搜索的方便快捷,提升用户体验;‚从用户角度分析,搜索栏对应的是有明确购物目标的用户群体;ƒ点击搜索框,下拉框中显示用户最近的历史搜索记录,提高了用户体验;标题区的标签栏均设置了下拉菜单的交互模式。
1)我的淘宝,淘宝标题栏中的购物车和收藏夹主要服务于买家,卖家中心和网址导航主要服务于卖家,而商品分类和联系客服都有服务。在功能设计上,买卖双方的服务入口非常明显,都在一级菜单中展示。
在JD.COM的标题栏,我的订单,JD.COM和京东的会员服务买家,客服和网址导航服务用户和商家。
可以看到淘宝标题区的卖家中心入口非常明显,和购物车、收藏夹一样优先,而JD.COM把商家的入口放在二级菜单,隐藏在客服的商家。相比淘宝,京东。COM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自营(平台投资),削弱了商家的入口。乍一看,淘宝给用户的感觉是这里卖家的入口很低,没有保障,而用户在JD.COM看不到商家的入口,给用户的感觉是商场和集市的区别,这点和京东是一致的。COM的口号:“享受品质生活”;
2)JD.COM没有收藏夹的功能,它把我的购物车条目放在搜索栏的右侧,而淘宝把购物车放在顶部标题区。个人认为这两个领域对用户的成本是一样的。还有一点就是点击淘宝首页的购物车,下拉框显示的是最近新增的五款商品,而京东上的购物车。COM的主页可以通过向下滑动的方式显示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无需再次点击进入购物车即可查看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可能淘宝主要是想让用户进入购物车页面,让用户有更直观的选择。况且购物车页面有降价和库存紧张的商品分类,可以增加一定的转化率。JD.COM直接简化了用户购买的决策过程,直接在首页选择需要购买的内容。
3)在该处京东增加了企业采购,为大批量的企业采购提供了优惠的专属入口,可以理解为B2B模式的创新和试验;3)JD.COM新增了企业采购,为大型企业采购提供优惠专属入口,可以理解为B2B模式的创新和尝试;
4)在搜索栏下划分搜索关键词。关键词的来源肯定是基于两个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处理,但是从关键词的差异还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用户购买习惯的差异。
2、首屏首屏左侧都设置了大块的类目导航,它对应的用户群体是有模糊购物目标的初级买家。从类目内容来看,明显淘宝的产品线更丰富,类目的第一条就是女装、男装、内衣,而对以3C产品发家的京东来说,家电、手机、计算机等电子类产品仍为主打产品线,从2017年1季度的销售额也可以看出:1季度京东平台交易额达到184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电器和家电同比增长37%至926亿元,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交易总额为915亿元,电子与家电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淘宝首屏的中间为广告区,是淘宝、天猫超市活动、卖家商品以及卖家集会入口(部分满足条件的卖家集中展示自己的商品),京东则主要为自营商品活动入口;首屏中除了纵向类目,淘宝与京东还设置了横向类目,淘宝网中聚划算、天猫、天猫超市三个类目为阿里旗下产品,利用淘宝大流量引流,而淘抢购、司法拍卖等是淘宝开设的特色板块;而京东则增加了秒杀、优惠券、闪购等营销类产品入口,从服装城类目也可看出京东从3C电商平台转向综合性平台的发展战略,而京东更是利用自有的物流系统优势,开启了京东超市、生鲜、全球购专题类目。淘宝与京东首屏的右侧都分为3大块,第一块为客户账号信息;第二块为内容区域,淘宝有公告、规则、论坛、安全,京东有促销、公告;第三块为产品涉及的其他子业务。3、二屏
相同点:其实不该把淘宝的5个小版块的内容分为第二版块,但为了对应首页3屏的楼层导航设计,暂时把该小部分区域划分为二屏区域。这两个模块虽有大小之分,但模块的作用一致:个性化推荐。相似之处:其实淘宝五小板块的内容不应该划分到第二板块,但是为了对应三屏首页的楼层导航设计,这个小板块应该暂时划分到第二板块。这两个模块虽然大小不同,但功能是一样的:个性化推荐。
根据淘宝商品的受欢迎程度,设置五个小板块,不仅提高了淘宝商品的入口,还可以基于大数据个性化推荐适合用户的模块,增加用户购买率。
在JD.COM的这个屏幕中,有营销模块:JD.COM秒杀,优惠券收集中心,和个性化模块:找到好的产品,优秀的专辑,和排名。因为每一个用户在JD.COM上浏览、点击、收藏、购买的商品都是不同的,通过数据模型的分析,对用户进行画像,基于购买记录、浏览偏好,甚至地域特征,这个板块展示的商品千变万化,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页面。
区别:淘宝五大特色模块的名称分别是:理想主义者、女神范、租房者、韩范妖精、上班族,而JD.COM是发现好货、优品相册、排行榜。从品类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对应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不同的。淘宝在这个模块主要吸引大学生和中低收入群体,这可能是淘宝的主要收入来源。JD.COM以家电起家,对应的家电群体都是有一定积蓄的用户。他们要求质量,好货、优品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4、三屏
相同点:
1)淘宝和JD.COM已经在首页第三屏的区域设置了楼层导航。对于综合电商平台来说,产品线越来越多,搜索同类商品时,搜索结果页面显示的页数也越来越多。用户一般浏览排名靠前的产品,导致流量两极分化。所以在首页增加产品入口,分流产品,给更多卖家更多展示的机会,是楼层导航的功能之一。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楼层导航也起到了导购的重要作用。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看,人们喜欢谈论购物、逛超市、逛淘宝,而楼层导航是利用用户“购物”的行为场景,对应的用户是没有购物目标的初级购买者。通过提供丰富的特色板块和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的购买欲望和购买体验。楼层导航还可以让用户快速定位想要访问的模块,还增加了快速置顶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2)淘宝和JD.COM分别把你喜欢的猜猜和还没逛够放在楼层导航的最后一层,其中淘宝的你喜欢的猜猜占据了楼层导航的大半。从表面上看,该模块仅列出了85种产品。但如果只是这些商品上市,淘宝绝对不会放这么大的余量,因为它做了一个极好的设计:寻找相似性,更多商品的展示和转化率都在这个点击的背后,对用户的需求更加精准。首先从名字就能看出来:猜你喜欢的,它匹配了用户最近浏览搜索的商品,满足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但是,JD。COM的购物还不够,还列出了100件商品。在这100件商品中,不仅仅是供用户浏览搜索,还包括用户购买的周边商品。比如我最近买了一张床,所以可能会搭配沙发,柜子等物品。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说,各有各的匹配算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高书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