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工程师(国家正规培训消防工程师机构)
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在就业压力下感到焦虑,一批农民工也受到疫情影响,需要换行业。各种网络平台上似乎掀起了一股“考证”热潮,他们希望靠努力进入有前途的行业,或者靠兼职轻松赚点外快。
在小红书平台上,关于“考证”的笔记多达74万条,在58同城、百度等平台上,“碳排放管理师”、“家庭教育导师”、“智能消防工程师”等高端证书和培训广告琳琅满目,还打着“免试”、“只需挂靠,年收入20万”、“国家认证”等令人心动的招牌。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数百条关于众多相关职业培训的投诉,揭开了背后涌现的“山寨证书”黑色产业链。
曾经陷入陷阱的周磊告诉九拍财经,“碳排放管理者诈骗的受害者有几百人,最大损失246万元,还有很多人被骗了几十万。这不仅仅是虚假宣传割韭菜,而是更恐怖的新型电信诈骗,比刷单、投资诈骗更难侦破。”
(土元山寨证受害者微信群截图)
如今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被报道和关注,但与此同时,各行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并未完善,假证、滥证、滥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普通人如何识别各种证书培训,避免掉入“高薪陷阱”?
“碳排放经理”骗局
51岁的王凌本是重庆一家工厂的高级技工。在经历了因为年龄和家人去世而被降职的低潮后,他想重新寻找一份有前途的职业。“我想证明自己没事,也想继续考证和学习,所以就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
王灵贤通过免费咨询,和一位“老师”取得了联系。得知国家提出了2020年‘双碳’目标后,他说相关市场前景光明,人才短缺。经过研究,他可以在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上查询,需要挂靠的企业不计其数,年薪十几万。
王玲花了3000元参加了“高级碳排放管理师”的线上培训和考试,拿到了这个机构颁发的证书,然后又花了几千元在相关机构交了仓储费和管理费。......
最后被另一家公司告知,需要再交3万元才能报名挂靠公司,拿到高薪,而且要把挂靠期间工资的10%交给培训机构。他顿时警觉起来,怀疑自己遇到骗局后会报警,但此时这些公司早已“化为乌有”。
曾经经营一家实体公司的刘崧陷入了一个无底洞般的骗局。“他们说政策有变化,要结合其他证书才能挂靠,比如安全工程师、警察经理、BIM、EPC、工资条、税务员...我一直以为下一个就可以翻盘了,最后拿了几百个证,十几斤重。”
当他意识到“躺着赚几十万”只是一个噱头,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时候,他的信用卡已经还完空,他的房产抵押已经被卖掉,他成了一个非法户,最后损失246万,妻儿两地分居。
事实上,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师”已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但没有全国统一的证书,相关岗位招聘也没有要求持证上岗。但此前,有诈骗公司员工曾向媒体透露,“100个意向客户中,一般会有四五个人最终付款,诈骗公司被抓时已经获利数百万。”
受害者:陆续追回钱款
被骗走8000多元后,山东小伙周磊一怒之下决心追查骗子的窝点。“我在桂林通过各种手段找到了一个作弊者的窝点,他们却把我打伤了。到目前为止,骗我的北海小草商务服务公司和中科云航(北京)教育公司都没抓到。
随后,周磊在各社交平台创建了“专业碳排放控制管理者”的账号,并加入了数百名受害者的微信群,总结他们的经历。“此前,由于缺乏案例,网络诈骗公司难以确定属地,报警会被视为合同经济纠纷,大部分受害人报警后无法立案。”周磊说。
“而且,当地警方一般不会去北京跨省追捕。大多数诈骗公司会大量购买多年前在北京注册的营业执照。其实大部分都在河北河南等地。骗完一波人,马上注销营业执照和办公场所。”
然而,随着受害者越来越多,7月初,公安部指挥全国300名警力,抓获多个诈骗团伙191名犯罪嫌疑人。人社部下发通知将此类假证界定为电信诈骗,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政法委将此类诈骗列为指导性案例。
(图片来源:Tik Tok截图)
目前,当地公安已逐渐重视这种新型诈骗方式,并抓获了多个相关团伙。“现在群里的人几乎每天都有成功立案的,破案后大部分都能追回被骗的钱。”周磊说。“你应该去派出所报案,警惕在相关维权群里联系你的法律律师,骗取起诉费,耽误报警时间。”
2022年1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属的中国国家人才培训网(国培网)首页发布公告称,终止与培训机构关于“碳排放管理师”、“家庭教育导师”的合作项目,停止招生。
(来源:Guopei.com公告)
但周磊指出,目前百度搜索碳排放管理师仍有大量培训广告,造假公司仍在发放相关的“国培网”证书,盖章日期为1月30日。
周磊感叹,“学历这个词本来是最神圣的,却被不法分子当作面具,实施以证书为诱饵的杀猪菜。”
各种证书真假难辨?
2013年以来,为降低就业门槛,促进创业,人社部按照国务院要求,连续7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超过70%。
在“七连清理”的基础上,2017年9月,人社部最终公布了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后者不能与就业创业挂钩。周磊说,“除了这140个证,没有一个是国家承认的,几乎都是假证,比如邮电和缉毒科。”
今年8月,“国培网”和“中国国药学会”分别发表声明,称培训机构声称与两家协会合作的“健康管理师”项目和证书与其无关。
除了上述编造的证书外,还有以营利为目的,推广与这140个证书名称相近的培训,如“智能消防工程师”、心理相关证书等,并设立虚假的政府网站,提供证书检验服务。发放的证件违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相关字样,混淆视听。
在百度上输入“心理咨询师证”,可以找到大量与培训报名相关的广告和软文。
自称是北京赛友职业教育公司负责人的欧老师告诉记者,“2017年心理咨询师证书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市场上认可度比较高的就是中科院心理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证书。”
经记者核实,中科院心理所官网确实公布了合作授权的培训机构名单,并收录了这家“北京赛优职业教育公司”。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官网)
不过,教育部相关心理专家张锦源表示,“目前行业认可度最高的是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师和督导,非常严格。其他相关证书主要以盈利为目的,仅用于基础知识的普及,不能作为进入行业的资格证书。”
今年3月16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技术技能“山寨证书”专项治理的通知》,4月由中央网信办联合治理;7月22日,再次强调打击非法培训认证活动。
周磊说,“目前已经抓获了几十个诈骗团伙。除了人社部发布的相关通知,我们也希望有强制执行力的公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证诈骗,不让更多人受害。”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磊、王玲、刘崧均为化名)
派财经记者夏文琪去。
实习记者张莉
【来源:九校新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出处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王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