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缝纫是将服装材料按照设计的款式拼接成成品服装的过程。服装的制作流程大致如下:面粉辅料进货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纫→扣扣→熨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货。

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准备

面料进厂后要清点,检查外观和内在质量。只有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入使用。影响外观的缺陷应在检查时标出,并应在切割时避免。控制织物质量是控制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来料面料的检验和判定可以有效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量产前要先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和样衣的制定。样衣确认后,就可以开始下一道生产工序了。工艺单是服装加工的指导性文件。对服装的规格、缝制、熨烫、包装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也明确了服装辅料搭配、针脚密度等细节。服装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工序清单的要求进行。

停止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 “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在裁剪之前,我们应该根据模板画一个布局图。“整体、合理、经济”是布局的基本原则。切割过程中的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拖料时检查数量,注意避免缺陷。

2.不同批次的染色或砂洗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一件服装出现色差。如果一块面料有色差,就要把色差排出去。

3.出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纹是否顺直,衣片的丝纹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用于起绒织物(如天鹅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允许逆向排放,否则会影响服装的颜色。

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4.对于有方格图案的面料,在拖动时要注意各层方格图案的对齐和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方格图案的一致性和对称性。

5.裁剪要求裁剪准确,线条平直流畅。铺的不能太厚,布料的上下两层不能有偏差。

6.根据模板对准标记切割刀口。

7.使用锥孔打标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清点数量并验片,按服装规格进行捆扎,并附票注明付款号、位置、规格等。

制造

缝纫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缝制按款式和工艺风格可分为机缝和手工缝制,缝制流程流水化。决定缝纫质量的因素有:缝纫线的选择、缝针、线迹、线迹密度和缝纫重量。

1.缝纫线

缝纫线主要用于缝制各种服装面料,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缝纫线的质量不仅影响缝纫效率,还影响缝制服装及制品的外观质量和加工成本。

缝纫线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原料分类,包括天然纤维缝纫线、合成纤维缝纫线和混合缝纫线。

(1)天然纤维缝合线

A.棉缝纫线:由棉纤维经过练漂、上浆、打蜡等工艺制成的缝纫线。强度高,耐热性好,适合高速缝纫和耐久压烫,缺点是弹性和耐磨性差。也可分为无光或软丝、丝光、蜡光。棉缝主要用于缝制棉布、皮革和高温熨烫的衣服。

B.丝线:用天然蚕丝制成的长丝线或绢丝线,光泽极佳,其强度、弹性、耐磨性均优于棉线,适用于缝制各种丝绸服装、高档毛料服装、毛皮、皮革服装等。在中国古代,丝绸绣花线常用来绣精美的装饰刺绣。

(2)合成纤维缝纫线

A.涤纶缝纫线:是目前主要的缝纫线,以涤纶长丝或短纤维为原料制成。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于缝制牛仔裤、运动服、皮革制品、羊毛、军服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聚酯缝线熔点较低,在高速缝纫时容易熔化,堵塞针眼,造成缝线断裂,所以不适合速度过高缝制的服装。

B.尼龙缝纫线:尼龙缝纫线由纯尼龙复丝纱线制成,分为长线、短纤维线和弹性变形线三种。目前主要品种是尼龙长丝。它的优点是强伸度高,弹性好,断裂长度比同规格棉线高三倍,适用于缝制化纤、呢子、皮革、弹力服装。尼龙缝纫线更大的优势在于开发了透明缝纫线。由于这种线是透明的,配色性好,降低和解决了缝纫布线的难度,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目前市场上透明线的刚性和强度太高,线迹容易浮在面料表面,另外不耐高温,缝纫速度也不能太高。现在主要用于缝制贴花和叠边,不用于缝制。

C.维尼纶缝纫线:由维尼纶纤维制成,强度高,线迹平滑,主要用于缝制厚帆布、家具布、劳保用品等。

D.腈纶缝纫线:由腈纶纤维制成,主要用作装饰线和绣花线,捻度低,染色光亮。

(3)混合缝纫线

A.涤棉缝纫线:65%涤纶和35%棉混纺。兼具涤纶和棉的优点,既能满足强度、耐磨性和缩水率的要求,又克服了涤纶耐热性的缺陷,适合高速缝纫。适用于棉、涤/棉等各种服装。

b、包芯缝纫线:以长丝为芯线,包覆天然纤维制成的缝纫线。它的强度取决于芯线,而耐磨性和耐热性取决于外包纱。因此,包芯缝纫线适用于高速缝纫和高缝合强度的服装。

此外,缝纫线还可分为线圈、线管、线轴、线球、线球等。以包装形式;按用途可分为缝纫线、绣花线、工业用线等。

可缝性是评价缝纫线质量的综合指标。可缝性是指缝纫线在特定条件下顺利缝纫并形成良好线迹的能力,并在线迹中保持一定的机械性能。缝纫质量将直接影响服装的生产效率、缝纫质量和服用性能。根据国家标准,缝纫线分为一等品、二等品和次品。为了使缝纫线在服装加工中具有最佳的缝纫能力,获得满意的缝纫效果,正确选择和应用缝纫线是非常重要的。缝纫线的正确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面料特性的相容性:缝纫线与面料的原料相同或相近,以保证缩水率、耐热性、耐磨性、耐久性的统一,避免因线与面料的差异造成的外观缩水。

(2)与服装类型一致:对于特殊用途的服装,应考虑使用具有特殊功能的缝纫线,如弹力服装用弹性缝纫线,消防服装用经过耐热、阻燃、防水处理的缝纫线。

(3)与针迹图案相协调:服装的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针迹,缝纫线也要随之变化。比如包缝要用膨松或变形的线迹,双线线迹要选择延展性大的线。胯缝和肩缝要牢固,扣式眼线要耐磨。

(4)质价统一:缝纫线的质量和价格要与服装的档次相一致。高档服装要用质量好价格高的缝纫线,中低档服装要用质量一般价格适中的缝纫线。

缝纫线的标志一般标有缝纫线的等级、使用的原料、纱线支数的细度等。,帮助我们合理选择和使用缝纫线。缝纫线标志通常包括四项,依次排列为:纱线粗细、颜色、原料、加工方法。可以用“60/2×3白色涤纶线”的形式来表达。各种质地织物的标准针脚通常如下:

丝、毛、丝/合成纤维、毛/合成纤维、丝和羊毛基混纺织物一般用丝线和涤纶线。

棉、棉/合成纤维和棉基混纺织物一般用棉线和棉/涤纶线。

聚酯线和棉/聚酯线通常用于上述以外的织物。

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2.缝纫针

缝纫机针,又称缝衣针、机针,是主要的缝纫部件。它的作用是用线刺穿织物,在拾取时形成线环,使缝纫机钩住线环,最终形成线迹。缝针可以按“类型和大小”分类,不同的面料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缝针。

(1)针型:选择缝纫针的决定性因素是针尖(针)的形状。根据针尖的形状,缝纫针可分为尖头针、圆头针和切割针。一般梭织面料选用尖针,针织面料选用圆针,熟动物皮和其他坚固材料如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泡沫等选用切割针。

机织物的结构使得机织物的横截面很难继续扩大,因为织物中的一股被汽车折断。所以梭织物可以用尖针缝制,可以减少缝制阻力,针温也不容易过高,有助于提高缝制速度。不过也可以用小圆头缝。目的是依靠针尖处的小球接触纤维时向纤维左右两侧滑动的原理,使纱车不会被折断破坏。这样会让衣服更耐穿,但也会让车缝的时候针脚不是很直,很细的机织缝缝也会因为阻力的增加而容易起皱。另外,如果梭织物中有弹性纤维,应该以圆头针为主要选择。

针织物在编织结构上不同于机织物。如果其中一根纱线在缝纫过程中断裂,产生的空孔洞会逐渐扩大(针织物的解聚)。所以不管有没有弹性材料,都必须选择圆头针。针织网眼越大,圆头选择越大,避免抽丝。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供参考,即当针尖和球点的大小约为纱线经纱的0.8~1.3倍时,是比较合适的针尖与纱线的搭配。风琴针圆头针一般分为S、J、Q、B、U、Y型,适用于不同的面料。

s圆头,小圆头,适合高支轻薄面料;

j圆头,普通小圆头,略大于S圆头,应用于普通面料,针为针杆厚度的1/10;

q圆头,超小圆头,是风琴机针中最小的圆头针,适用于缝纫和刺绣;

b圆头,中圆头,针为针杆厚度的1/5,适用于低支数的针织面料;

u圆头,大圆头,针为针杆厚度的1/3,适用于缝制网布;

y圆头,超大圆头,针为针杆厚度的1/2,适用于缝制网眼较大的特殊针织物。

缝制动物熟皮和其他坚固材料如高分子复合塑料、泡沫等时。因为它们不是由纤维或纱线构成的,所以很难仅通过针尖迫使针孔周围的结构允许针线穿过。需要一些锋利的边缘在缝制的材料上切一个小孔,这样针才能顺利穿过,所以动物熟皮的针尖也叫切割针尖。熟动物皮针尖的选择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针脚类型、针脚密度、缝制材料的重量和类型等。常见的有六种:横切刀式(扭尖式)、直切刀式(方尖式)、左斜刀式(反窄边式)、右斜刀式(窄边式)、三角刀式、方刀式。

横切(扭尖)针尖:横截面呈凸形,其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成90°直角。适用于薄至中厚的动物皮及类似平面组织材料,用于缝制细针脚,适用于高强度缝制场合。

直切(方尖)针尖:外观与横切刀相同,但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平行。适用于薄至中厚的动物皮及类似平面组织材料,用于缝制线迹平直、线被拉伸的场合。因为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一致,如果线迹密度过高,切割口会进一步撕裂,所以这种针尖只适用于线迹密度低的线迹,不适用于线迹密度高的线迹。

左刀(反窄边)针尖:横截面也是凸的,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成45°角。它可用于各种煮熟的动物皮和类似的平面组织材料。左斜刀尖的机针用于生产线迹平直的线迹,具有直刀的外观,但适用于高密度线迹。

右斜刀式(窄边式)针尖:与左斜刀式相似,但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成135°角。

三角形针尖:横截面为三角形,穿透力极佳,适用于缝制较厚或较牢固的动物皮料。在各种针尖中,三角形针尖对材料的损伤最大,尤其是强度方面。

方形针尖:横截面为方形,适用于缝合一些松散的组织,对材料的破坏能力类似于三角形针尖。

针尖切割机针可有效降低缝纫时作用在机针上的穿透阻力。缝制熟动物皮和相关材料时,一般使用这种机器针。然而,当煮熟的动物皮与布缝合在一起时,一般使用圆头针。如果你想选择刀针,你必须确定是否机织或针织布料会被刀针切断。

(2)针数:缝纫针的粗细以针数区分,粗细程度随着针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有三种常用的缝线标记方法:

①公制:以百分之一毫米为基本单位,测量针体直径,作为针数。

②英制:类似于公制,只不过是以千分之一英寸为单位。

③盛家制:只是一个代号。数字越大,针的直径越大。盛家制针号是我国最常用的针号标注方法。

不同尺寸的不同针应该用来缝制不同的织物。一般薄织物的针号小,厚织物的针号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针数代表不同的针长度和直径。厚的面料需要更长更粗的针,薄的面料需要更细更短的针。除了针的粗细不同,不同针号的针孔大小和针槽长度也不同,所以在缝纫线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匹配关系。机器的针数和适用的织物类型通常如下:

5-6号电纺和缎

7-8号电纺、缎、双绉

9-10纱、细平纹细布、塔夫绸、细亚麻纱、缎子、双绉、乔其纱和巴厘纱。

1-12号锻制织物、薄亚麻、薄棉布、亚麻、全毛薄纺织品

13-14号粗布,卡其布,粗花呢,天鹅绒,法兰绒,灯芯绒,牛仔布。

15-18号花呢、拉绒布、长毛绒、涂塑布、帆布、粗棉布、灯芯绒。

9-21号帐篷布、防水布、毛毡布、厚绒布、大衣布、树脂处理布。

3.一针

线迹是缝纫机的针每次刺入缝料时,在缝料上自连、互连或交织的一个或多个线迹形成的单元。许多连续的针脚构成了服装的缝纫。在服装加工过程中,针脚相互串联,按照一定的规则设置在衣片上,形成牢固美观的针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锁式线迹:又称梭式线迹,两个线迹在缝料中交叉连接,缝料两端形状相同,其拉伸性和弹性较差,但上下线迹较紧。直锁式线迹是缝纫中最常用的线迹。因其用线量少,拉伸性差,常用于缝边缝、省缝、装袋等两片缝料。

(2)链式线迹: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两根线迹串联而成。单针被称为单线链式线迹,优点是单位长度用线量少,缺点是链式线断了,边锁会脱落。双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式线迹,由一根面线和一根钩线组成。它的弹性和强度都比锁式线迹好,同时也不容易脱落。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的下摆、裤口的缝制、西装上衣的装订等。双线链式线迹常用来缝制下摆,节省线缝。裤子的背缝、侧缝、松紧带常采用双线链式线迹缝制。

(3)包边线迹:是由若干线迹循环串联套在缝料边缘而成的线迹。它是根据组成线迹的针数(单线包迹、双线包迹……六缝包迹)而得名的。其特征在于,能够覆盖缝制材料的边缘,并且能够防止布料的边缘脱落。线迹拉伸时,上线和底线能有一定程度的转移,因此线迹弹性好,广泛用于织物包边。三线缝和四线缝是最常用的服装包边。五针、六针又叫“复合针”,由一个双针和三针或四针组成。它最大的特点是强度高,可以同时缝包,提高线迹密度和缝纫生产效率。

(4)弹力线迹:由两根以上的缝纫线和一根钩线相互穿插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一根或两根装饰线。弹力线迹的特点是强度高,伸展性好,线迹平滑,在某些场合(如缝纫)还能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落的作用。弹力线迹常用于滚边、滚领、折叠、平缝和切边,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而且使线迹平滑。

在制作中,要根据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服装部位选择不同的针脚,在衣服不易拉伸的部位(如袖口、口袋、商标钉等)可以使用弹性小的锁式针脚。);经常拉伸的部位要选择弹性好的链式线迹;弹性大的面料要选择弹性好的针脚。一般梭织服装用锁式组织,针织服装主要用链式组织。

4.针脚密度

针迹密度是针足的密度,用织物表面3cm以内露出的针迹数来判断,也可以用3cm织物的针孔数来表示。线迹密度对服装接缝的外观平整度有很大影响。针脚越密,面料越薄,服装线缝缩水就越严重。因此,服装缝制中线迹密度的选择取决于所用面料的厚度和密度。在适当的线迹密度范围内,增加线迹密度可以提高服装的线迹质量。线迹密度还取决于缝纫用的缝纫线的粗细。缝纫线越粗,针脚密度越低。服装加工中的标准针脚密度通常如下:

缝合方法的类型,针数

直线缝纫(外套)13 ~ 15针

直缝缝纫(中大衣)15 ~ 17针

互锁12 ~ 13针

缝13 ~ 14针。

在接缝边缘缝8针。

手缝(翻边内侧)3 ~ 4针

手工缝制(令人眼花缭乱)7 ~ 9针

5.缝纫

缝纫是在制作衣服的过程中被缝制的部分。是缝制衣服的衣片时,在缝纫线外侧预留的边缘,俗称缝头或缝停。接缝要根据面料的结构、接缝的位置、面料的缝型来确定。

①根据布料厚薄的不同,分为薄缝份、中缝份和厚缝份。一般薄面料的服装纸样缝份为0.8CM,中厚面料为1CM,厚面料为1.5CM缝制宽松面料时,需要更多的缝份。

②窄缝要放在缝弧度大的地方,比如袖窿、领线。因为弧度问题,缝太多会产生褶皱。生产图案的缝制设计尽量统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标准。所以衬衫领子和领兜线的缝制是1CM,缝制后领兜线统一修剪到0.5CM,既能使领兜弧形平整,又能避免布料脱落造成的缝制不足。服装受力部位的线缝要宽一些,比如裤子后片的线缝,后中线加的线缝2-2.5cm;上衣的背缝和裙子的背缝要比一般的缝稍宽,一般为1.5-2cm,以利于这部分的素色服装;上身前后侧缝可加1.5CM等。

③不同的缝纫方式对缝纫量的要求不同。比如平缝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缝纫方法之一,其缝量一般为0.8-1.2CM,对于一些宽松、宽松的面料,缝好后缝量一般为1 cm。缝好后一般是1.2CM把缝分成骨头。下摆一般有两种缝制方法(裙子下摆、袖口、裤脚等。)的服装:一种是缝好后缝边,一种是直接缝边。下摆缝增加的缝就是要求的下摆宽度。如果是平板款式,一般夏天外套2-2.5CM,冬天外套2.5-3.5CM,裤子和西装裙3-4CM,有利于裤子和裙子的垂直度和稳定性。如果是弧形的下摆和袖口,一般是0.5-1CM;;另一方面,一般需要在直接包边缝上增加0.8-1CM的折叠量。用于大圆衬衫、喇叭裙、平截头裙等的边缘。,尽量把下摆做的窄一点,把缝往上卷,让下摆有缝。卷制宽度为0.3-0.5CM,此边加缝0.5-1cm。如果很细,组织结构很强,可以考虑直接锁珠作为收边,也可以作为装饰。牛仔裤的侧缝、内缝、对缝常用的缝制方法是包缝。这种包缝方式的优点是耐用性强。加的缝需要注意前面还是后面被后面遮住,后面是被头遮住还是后面被鼻子遮住。一般缝1.2CM,但实际生产中用的缝不一样。

服装缝制过程中,应根据面料品种、面料性能、服装结构、针迹位置、设计要求,合理确定针迹、针迹密度、缝份等参数。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整齐美观,不能有不对称、扭曲、漏缝、错缝等现象。在格子布的缝制中,需要注意缝制图案的平滑连接和格子布的对称性。针脚要均匀顺直,弧线要圆滑;在服装表面的切线处没有平纹和小褶皱;缝线状况良好,无断线、浮线、拉丝等现象。;衣领尖等重要部位不得接线。接缝要与所用的材料(面料、里料)和缝制形式(线迹)相适应,下摆接缝不能有斜裂缝。下摆量要适合所用的材料(面料、里料);包边量要均匀平整;下摆面料要和里料的下摆相配。缝制时应根据工艺要求,使线迹密度与内衬、线迹和针迹相一致。各部位要缝好,上线和底线的宽度要吻合,针脚要严密,缝份宽度要窄,缝份的起止要一致,衣片上不能留下缝纫机送料牙的痕迹。

面料裁剪缝制成半成品,有些半成品需要根据特殊工艺要求进行后整理加工,如服装水洗、服装砂洗、起皱效果加工等。最后经过锁眼紧固辅助工序和熨烫工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锁眼钉扣

衣服上的扣眼和钮扣通常是用机器加工的。扣眼按其形状可分为平孔和眼孔,俗称睡孔和鸽孔。睡孔常用于衬衫、裙子、裤子等轻薄的服装产品。鸽子眼多用于大衣、西装等面料较厚的大衣。钥匙孔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

2.扣眼大小是否与钮扣大小和粗细相匹配。

3.扣眼开口是否剪得合适。

4.对于可拉伸(有弹性)或非常薄的面料,在使用锁眼时需要考虑用gab加固内层。

钮扣的缝制要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眼不准而使服装变形歪斜。扣钮扣时,还应注意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织物服装上扣线的数量是否足够。

熨烫

人们常用“三分缝七分烫”来强调熨烫是服装加工中的重要工序。熨烫有三个主要功能:

1.用喷烫的方法去除布料的褶皱,将线缝折平。

2.经过热定型处理后,服装看起来平整,有褶皱和直线。

3.利用“回”和“拉”等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弹性和织物的经纬组织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形态,以满足人体体型和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美观、穿着舒适。

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影响织物熨烫的四个基本因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各种面料的熨烫温度是成衣整理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衣服会被烫平,造成损失。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受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料、垫料厚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下表是熨烫各种纤维的参考温度(℃)。

类别:垫湿布熨烫垫干布熨烫直接熨烫

200-250 185-200 160-180羊毛

棉花220 ~ 240 195 ~ 220 175 ~ 195

大麻220 ~ 250 205 ~ 220 185 ~ 205

200 ~ 230 190 ~ 200 164 ~ 185根长丝

195 ~ 220 185 ~ 190 150 ~ 170涤纶

6 190 ~ 220 160 ~ 170 125 ~ 145尼龙

尼龙66 190 ~ 220 160 ~ 170 125 ~ 145

腈纶180-210 150-160 115-135

氯乙烯-80 ~ 90 45 ~ 65

聚丙烯160-190 140-150 85-105

熨烫过程中应避免以下现象:

1.衣物表面出现极光和烧焦是熨烫温度过高和熨烫时间过长造成的。

2.衣服表面会留下细小的皱纹和其他熨烫缺陷。

3.有热点。

服装检验

服装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纫、扣扣、熨烫等全过程。包装入库前,应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质量。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和确认样品一样。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车缝是否正确,车缝是否规整平实。

4.检查被检查织物的检查是否正确。

5.面料的线是否正确,面料上是否有疵点和油渍。

6.同一件衣服是否有色差。

7.熨烫是否完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是否有漏胶现象。

9.线头是否被修剪过。

10.服装配饰是否齐全。

11.是否有尺码标志、水洗标志、商标等。服装上的物品是否与实际相符,以及位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造型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包装仓储

服装包装可分为悬挂包装和盒子包装两种,盒子包装一般包括内包装和外包装。

内包装是指将一件或多件衣服放入塑料袋中。服装的型号、尺寸要与塑料袋上标注的一致,包装要平整美观。一些特殊风格的服装在包装上要特别处理,比如扭结的服装要用扭绞卷包裹,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服装厂加工(大型服装加工厂)

一般外包装都是纸箱包装,尺寸和颜色根据客户的要求或者工艺单的说明来搭配。一般有四种包装形式:混色码、单色码、单色码、混色码。包装时,要注意数量齐全,颜色大小搭配准确。在外箱刷箱标,注明客户、装运港、箱号、数量、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 END -

欢迎来到朋友圈,你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