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emba(上海emba)
“DNA信息存储仍处于初级阶段。预计到2024年,30%的数字服务将通过DNA存储来实现,从而解决现在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存储问题。”今天(9月23日),在安泰交大“新业务、新技术”EMBA20二十周年暨安泰视界2022年度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化工学院院长范春海从信息存储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角度,畅谈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并给出了跨学科发展的新思路。
在新的大变革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以DNA数据存储技术为例,范春海说,它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包括微流控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测序技术等。他认为这支持了“跨学科是为全人而设计”的观点。“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交叉和融合,可能是未来跨学科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乐土!”范春海说。
峰会上,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交通大学安泰数据与商业智能系创始主任林,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何志毅也围绕科技驱动的产业变革、交叉学科、商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分析了未来新技术与产业的趋势。
林在题为《商业的学科交叉与数字化转型》的演讲中,深入剖析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商业科学与新数据科学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指出要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安泰方案,培养顶尖复合型人才。
何志毅在《全球产业图谱与中国产业龙头企业》演讲中,从全球视角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宏观图谱,描绘了中国产业和龙头企业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形势,并就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中国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记者了解到,20周年EMBA项目现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业务、新技术,双循环驱动新商业生态。安泰交大EMBA课程体系进入6.0时代。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商学院旨在扎根行业实践,创新管理理论,赋能技术发展;新科技,旨在源头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业务转型。从交叉创新到双向赋能,安泰交大将开启“一体两翼三支点”新范式,探索新路径。
所谓“融合”,包括4个学习模块、5个课程方向、8个全球课堂、结合30个行业生态的课程体系。“两翼”,左翼是理论部分,代表学院的知行合一。它是右翼登陆层和实践层,目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依托学校的零湾基地,二是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盈利模式竞赛。“三个支点”,即以上海为支点辐射长三角中心,以深圳为支点辐射粤港澳区域教学,以新加坡为支点辐射“一带一路”教学中心。
同时,为助力中国大学唯一建筑上海交通大学90年老工科馆的改造,安泰EMBA卓越基金专项“工科馆专项基金”今日成立,改造后的工科馆将成为安泰新的教学科研楼。
作者:吴
编辑: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悦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