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沈阳高铁()

视频加载...

新华社沈阳十月十三日电。题目:柯:守护中国高铁的“神经元”。

新华社记者邹钟鸣

清晨,换上干净的灰色工作服,经过除尘的“风淋室”,来到工位,拿起扁嘴钳,调整继电器上的每一个微小零件...这是中继调试员柯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39岁的柯,一位有着19年继电器调试经验的“工匠”,是中铁通信信号集团安实业集团沈铁信号有限公司电调三班班长。她调试的继电器是中国高速铁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九年前,她走出校园,来到公司工作,开始和这个组件打交道,从事这个普通人看似枯燥的工作。

西安到沈阳高铁()在沈阳铁路信号有限公司柯创新工作室,柯和同事讨论继电器调试方法(2022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一手拿着继电器,一手拿着平口钳,工作一整天。小斌拿起继电器告诉记者:“这个继电器有8组触点和24个触点。我们工作中很多触点间距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05-0.1mm之间;将接触强度调整到200毫牛顿左右。”柯斌打了个比方,“弄断一根头发的力量大约是1800毫牛顿。”

在柯·肖斌看来,这项精致而看似枯燥的工作非常重要。“别小看继电器,它是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在回忆第一次接触接力赛时,克肖斌说自己没少吃苦头。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忍受一次次测试后被退回的打击。起初,我在一次内部考试中得了倒数第二名。“他们都没有通过测试,我的手被钳子磨出了水泡。调的时候哭了。”柯肖斌说,“当时我心里也打了退堂鼓,但我没有放弃。我一路不停地来。”

在练技能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坐在板凳上苦练。

西安到沈阳高铁()这是2022年9月7日拍摄于沈阳铁路信号有限公司电气中心车间的柯。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按照当年的生产任务,一般每人调试二三十台,柯肖斌给自己定下了高标准完成四十台的目标。早上早点上班,晚上下班。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工作,她的食指比其他手指粗很多,手指有些变形。经过日复一日的积累,仅用了半年时间,柯肖斌就成为了同期第一个上线并独立的信号调参员,是自己岗位上最优秀的专家之一。

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并于2017年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今年,她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这些年,柯肖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她所在的沈心公司生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年产60万台,保证了中国铁路大量的市场需求。

西安到沈阳高铁()柯肖斌等人获得的专利证书(2022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想到我调试的继电器可以用在中国高铁的控制系统中,我就很激动。”小斌说,之前空是中国高铁的发展给她带来了机会。

不是春天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柯肖斌深知工匠精神是需要传承和培养的,她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的同事,以此带动大家共同成长。近年来,她先后带出了50名徒弟,在培养的青年工人中,涌现出3名国家级技术能手和7名央企技术能手。

西安到沈阳高铁()柯在沈阳铁路信号有限公司电气中心车间指导队员调试继电器(2022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2017年,柯肖斌带领16名员工成立了柯肖斌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攻克29个高难度制作项目,取得43项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8项。

“能赶上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高铁做贡献,我感到特别荣幸。我不仅会更加熟练地练习我的技能,还会把它们传递给更多的人,用汗水和努力去建设新时代。”柯·肖斌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高楠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