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公(新公务员法对亲属政审新规定)

北京,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报道中公教育(002607)正处于多事之秋。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15.29%,净亏损8.9亿元,利润同比下降167.45%。

三年来高歌猛进的中公教育,在2020年赌期结束后,业绩发生了变化。是遭遇滑铁卢还是业绩“洗澡”?

对此,深交所于12月13日发布关注函,围绕三季度业绩、助学贷款、关联交易等提出15个问题。,特别明确要求中公教育“检查前期预收的培训费是否虚增”。

12月28日,中公教育回应了关注函。回复近2.7万字,其披露的数据令人吃惊:2021年1-9月,退款金额123.97亿元,退款率65.81%。尤其是第三季度,中公教育收取培训费52.24亿元,支付退款57.25亿元,现金净流出5.01亿元。

但中公教育在回复中表示,2019年至2021年每个三季度末的合同负债(预收账款)余额,公司年度及年末资金余额是真实的,即不存在虚增收入的情况。

退款率畸高是怎么造成的?这是为了追求高速增长而无法承受的商业模式之痛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公教育将于12月29日起逐步下架所有已退课产品,并重新审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额退课对退费率有一定影响,间接影响企业利润。随着考试周期的逐渐稳定,中公教育的全国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企业更多的是追求经营业绩,希望长期稳定发展。”

考试时间变化前后挤压

公共教育在第三季度的业绩变化是关注信的直接原因。

财报显示,中公教育第三季度营收14.45亿元,同比下降68.79%,净利润-7.94亿元,同比下降151.08%。

今年10月18日和12月13日,深交所两次发出关注函,要求中公教育做出说明。

要了解中国公共教育的绩效变化,首先要了解中国公共教育的产品体系。虽然公立教育提供数百种职业教育和培训,但主要课程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和综合课程四个序列。其中,公务员和教师序列占总收入的近70%。

公务员序列分为国考培训和省联考培训。由于国考招录人数少,竞争激烈,国考培训仅占公共教育总收入的8%。公务员的收入大部分来自省联考的培训。

2020年和2021年特殊的市场环境对中国公共教育造成了挤压。

根据回函,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去年4月下旬举行的省级公务员笔试被推迟至7-8月。由于相当一部分收入是笔试后确认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收入激增至46.31亿元。相比之下,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自然薄了很多。

2021年省考笔试时间提前一个月至3月底,导致收入确认时间相应提前至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收入减少。同时,由于笔试的提前,很多学生弃考或考试失败,也影响了收益。

中考时间的提前也对我国公共教育的课程安排产生不利影响。部分长期班无法开展,被非长期班替代。回复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15天以内的班次占比61.97%,30天以上的班次占比仅为21.11%。

黑龙江中公(新公务员法对亲属政审新规定)(每年前三季度班数及培训人数来源:回函)

根据回复,业务部门估计省考笔试时间的提前导致公司至少降费一个月。参考2019年和2020年笔试前最后一个月的费用,笔试提前一个月将影响公司费用25-35亿元。

教师序列方面,根据回函,2021年教师招聘人数减少,教师注册条件改善,导致三季度教师序列收入减少。

高达65.81%的退费率

公教12月28日的回函披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2019年退款金额74.23亿元,退款率44.14%;2020年退款金额100.09亿元,退款率46.54%;2021年1-9月,退款金额123.97亿元,退款率65.81%。

为什么退款率高达40%以上,为什么今年前三季度又创新高,达到65.81%。这是不是赌博三年虚增收入的巨额退款?

要了解公教退费,首先要了解公教的课程模式。公教线下面授班分为普通班和协议班。普通班一般在培训服务结束当月确认收入,即学生预付的学费全部确认为公司收入。该协议分为不同的收入确认模式。

根据回函,协议班的收入确认有四种:不予退还部分确认的收入、笔试不予退还部分确认的收入、笔试不予退还部分确认的收入、面试确认的收入。

比如黑龙江分公司推出的省考某协议班42800元培训费。根据合同,如果学员面试失败,所有费用都将退还。如果通过,培训费42800元确认为收入。

回复称,由于协议班的服务和模式优势,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协议班的收入保持在总收入的75%左右。

这自然导致退款率更高。回函显示,中公教育2019年和2020年退费率分别为44.14%和46.54%。收费可退的协议班,其实是业内普遍采用的模式。中公教育从2010年开始推出协议班,在业内并不算首创。

但为什么今年前三季度退款率飙升至65.81%?

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退款率为64.99%。中公教育上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因为2020年省考笔试推迟到7-8月,导致部分录取结果公布时间推迟到今年一季度。2020年培训费确认收入也相应延迟,使得今年一季度退款率上升。

今年第三季度退款率高达79.54%,甚至现金流出现负流出。回复显示,中公教育第三季度收到培训费52.24亿元,协议班退费57.25亿元,现金净流出5.01亿元。

黑龙江中公(新公务员法对亲属政审新规定)(2019-2021年9月各季度收退款情况单位:万元来源:回函)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仍然是上述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是收藏减少;另一方面,学员备考时间短,协议班通过率下降,导致协议班退费较多。

但据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公司经营策略出现重大失误,也是退款激增的重要原因。

回复称,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公司推出的协议类高退款频率占比有所上升。在招聘公告和招聘人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提高通过率的难度加大,导致退费增加。

据介绍,12月29日起,中公教育将下架所有公务员考试产品。所谓全退课,就是笔试面试阶段没通过就退学费。

上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面退班在市场拓展阶段有一定作用,在特定阶段也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考试周期节奏变化较大,考试时间预期不明确,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但总退班对退费率有一定影响,间接影响企业利润。随着考试周期的逐渐稳定,中公教育的全国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企业都在追求经营业绩,希望长期稳定发展。”他说。

退款率提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贷款的使用。回函称,部分学生对培训不够重视,考试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使用贷款通过率明显低于公司正常通过率。

公教助学贷款情况备受市场关注,因为涉及到11月安徽证监局的警示函和12月证监会对公教的调查。

市场质疑的学员贷

11月30日,安徽证监局对中公教育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出具警示函。12月16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理由是“涉嫌违规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安徽证监局的警示函称,2019-2020年,公司与关联方北京创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北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吉安经开理香雪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陕西冠城实业有限公司存在业务合作,关联交易金额达到规定的披露标准,但未按规定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其中,上海贝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吉安市经开区理想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公教育采用的助学贷款产品理想学的运营方。

公立教育为什么要用助学贷款?

上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公立教育大规模使用助学贷款始于2020年,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很多门店都关门了,学生大额支付的习惯还是到门店支付。为了方便学生,保证入学,助学贷款可以让学生先上课再交费。

回复中写道,使用助学贷款巩固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了培训人数。可以发现,在2020年,将近四分之一的中等公共教育的现金收入将通过学生贷款来收取。

黑龙江中公(新公务员法对亲属政审新规定)(收到/结转的收入金额和贷款模式下的培训人数来源:回函)

但是助学贷款是有一定杀伤力的。根据回函,助学贷款模式形成的退款率普遍高于正常退款率。由于免学费贷款主要用于学生的可退款部分,且主要针对考试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践中使用免学费贷款的学生对考试的准备并不充分,因此退款率一般高于公司整体综合退款率。

关于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中公教育在回复中表示,公司没有发现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书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