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是哪三江(可可西里三江源是哪三江)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三江源的传奇“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和‘中华水塔’的重要使命,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负责。”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兴致勃勃地讲了话。

5年前,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同年8月,我再次考察青海,都对保护青海三江提出了明确要求。

跟总书记学习吧。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青海,浩浩荡荡的江河源源不断,滋润着辽阔的大地。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三江源的传奇这是冰雪覆盖的青海湖(2019年1月1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张洪祥摄

青海省素有三江源头、中国水塔、亚洲水塔之称,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启动区,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

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曾经,冰川和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过度放牧、草地退化等问题一度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

2005年,中国实施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一、二期总投资将达到235亿元。

从生态治理、草原修复到建立农牧民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2016年,中国启动了首个国家公园体系试点,在青藏高原建设了三江源国家公园。

试点启动以来,启动了一系列改革,着力解决当地生态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保护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形成“一个部门集中管理、一个系统资源管理、一个团队执法”的完整体系。

构建“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形成“点成线、网成面”的科学管理体系。

锲而不舍的保护和建设,带来了三江源“千湖之美”的重现,高原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三江源的传奇这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年保玉泽的景色(2019年7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三江源牧民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变迁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民多布丹见证了生态环境重生的过程。

“曾经,我的家乡草原退化,尘土飞扬。”布丹告诉记者,那时候草原上的黑土滩就像全身的黑色“痂”。

“现在,草原又一次披上了绿装,村里有了生态畜牧合作社。大家收入都很高,交通、教育、医疗条件都在不断改善。只要扎扎实实保护好生态,好日子还在后头。”布丹说。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出青海省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源区空气体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5%。

三江源地区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到每年408.95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长6%以上。草地平均覆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和30%,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加,数量得到恢复。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三江源的传奇2020年7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藏羚羊聚集保护站工作人员蔡文多杰给藏羚羊幼崽哺乳。新华社记者薛宇斌摄

可可西里,位于三江源地区,跻身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搬迁、生态补贴、生态畜牧业、旅游体验等措施,帮助当地牧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走在三江源的土地上,远处雪山耸立,脚下河水流淌,无边无际的草原像一张绿色的地毯。牧歌悠扬,牛羊肥美,万物生长。

记者:李占喜

编辑:、杨、包、

中国新华社青海分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陈龙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