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号之间(书名号之间用什么号隔开)
标点符号是汉语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学习它们,但是很多学生到了高中还是用不好标点符号。
以下是十种标点规则和常见错误,并有分析和举例。你可以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错。
句号
句末用句号,语气温和不高。
看到了就要停读,但是作文断句的时候不要忘了。
基本用法
1.用在句末,表示陈述的语气。
句号的使用主要依据段落前后的大停顿、陈述语气和语调,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例2: (A)我们走着去吗?乙:好的。
2.有时也可以表达温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
例1:请稍等。
例句:我不禁觉得这些普通劳动者同样值得尊敬。
常见错误
1.坏了就搞笑到底。
2.断句不当断句。
比如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高能耗”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问号
有疑问就打个问号,有问题就问问题。它读它的语调的时候,你看书的时候想想。
基本用法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反问句等疑问类型)。
疑问句的使用主要依据段落前后的大停顿、疑问语气和语调,而不是句子的长短。
例子:你为什么不回家?
例2:这些普通士兵难道不值得表扬吗?
例:(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2.在选择题中,通常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只用一个问号,每个选项之间通常用逗号隔开。
当选项很短并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不需要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者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以在每个选项后加一个问号。
例1:诗中描写的战争是真实的历史描写还是诗人的虚构?
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例3:你想要什么样的结局:现实的?传统?团圆快乐?荒谬?民族形式?象征性的?
例4:但是你夸我什么呢?有什么好画吗?还是什么都敢画?还是对失败者的无奈安慰?我不知道。
例5:这一切都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还是行为惯性造成的?
3.当多个疑问句一起使用或加重疑问语气时,可以组合使用问号。
通常要先单独使用,再反复使用,最多三个问号。在不需要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时,不宜重叠问号。
举例:这是你做的吗?你是怎么当上总经理的??你怎么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4.问号还有标签的用法,就是用在句子中,表示怀疑或未知。
例:马致远(1250?—1321),元代大部分人、戏剧家、散曲作家。
例2: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例: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长?)很不认真。
常见错误
1.虽然句中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的,而是在句末用了一个问号。
不知道是谁干的?但我猜干这事的人一定很熟悉我们的情况。(问号应改为逗号)
2.虽然句子中含有选择疑问句形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而是在句末用了一个问号。
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为句号)
感叹号
强句子和段落,其中感叹号经常出现。反问句都要用,文章有浪。
基本用法
1.用在句末,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以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修辞语气等。
感叹号的使用主要是根据段落前后的大停顿、感叹语气语调或强祈使语气、修辞语气语调,而不是根据句子的长短。
自从我见到你才一年。这孩子都长这么高了!
例2:闭嘴!
例句:谁知道他今天怎么了!
2.用在拟声词之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例一:点击!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例二:董!敲门。有人急促地敲门。
3.声音较大或增大时,可用感叹号;表达语气强烈时,也可以用感叹号,最多三个感叹号。
当不需要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时,不应使用感叹号。
例一:嘣!!!在天塌下来的声音中,女娲突然醒来。
例2:我要揭秘!我要起诉!!我将誓死战斗!!!
4.当一个句子包含疑问和感叹号两种语气,且两种语气都很强烈时(如感情强烈的反问句和语气惊愕的疑问句),可以在问号后面加一个感叹号(分别为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
例1:这个困难能吓到我们吗?!
例2: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知道,他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常见错误
1.感叹号的滥用。
一般来说,句号用在不带感叹号的语句末尾。只要有感情就不能用感叹号。
看到这,他气得浑身是血。(感叹号应改为句号)
2.在句中使用句末感叹号,截断句子。
多美的钢琴声啊!我疯了。(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逗号
谁是最忙的标点符号?逗号是最常用的。一句话中间停顿,往往是值班。
基本用法
1.复合句中从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是逗号。
举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
例2:学历史使人更聪明,学文学使人更聪明,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刻。
例3: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够反映现实,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的世界是和谐的,就不可能有科学。
2.用于以下各种语法位置:
①在较长的主题之后
例句:苏州园林建筑中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②句首状语后
例:茫茫大海,狂风聚乌云。
③在较长的物体之前。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南方古猿生活在上新世至更新世的早中期。
④句中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句中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另一方面,他工作时非常愉快和专注。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但是整个村庄——白色的屋顶,白色的树,雪堆,都可以看到。
⑤长主语、谓语、宾语。
例1:母亲痛苦的诉说和我亲眼所见的事实,激励着我在童年追求真理。
这个女孩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系着一条橙色的腰带。
例:必须明白,文化传统既不能乱弃,也不能不分精华糟粕地继承。
⑥在介词谓语之后或介词状语或定语之前。
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真美。
她吃力地慢慢站了起来。
例:我只是一个人,孤身一人。
3.用于以下暂停:
(1)复合词是指前后成分或插入成分。
前办公室主任老张上周被调走了。
例子: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舱。
(2)感叹词后,带有温和语气的称谓或称呼。
例1:哦,这里,给我揉揉。
例子:阿姨,你要去哪里?
例3:你好,你是哪个单位的?
③在一些序数词之后(前缀“地”、“其”和“先”的序数词)
例1: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长不大?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要时刻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总不希望孩子长大后少走弯路。
例二:神秘宝塔碑之所以成为书法的典范,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楷书的点画和结构上堪称典范;二、承上启下,成为唐凯的极致;第三,人物像一个人,一个爱人,一个人物。刘公权的书卷气和人品为后人所敬仰。
例三:从三个方面来说语言污染:一、特殊语言环境下的语言污染;其次,滥用缩略语造成的语言污染;再次,是空字和废话造成的语言污染。
常见错误
1.括号没有用逗号与其他成分分开。
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该跟一个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逗号,把句子肢解。
她下定决心,一旦结婚,支持丈夫工作就是她最大的追求。(应删除“as”前的逗号)
轻微停顿标记(、)
单词或短语并排放在同一位置。以停顿为界,读的时候有短暂的停顿。
基本用法
1.用于并列词之间。
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和开放的氛围。
例句:造型科学,技艺精湛,神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点。
2.用于需要暂停的重复单词之间。
他一再找借口。
3.用在一些序数词(不带括号的汉字或“天干地支”序数词)之后。
举例:我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逻辑?二、如何学好逻辑?
例二: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A、主题;b、用词;c、表情;丁,色。
4.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数字放在一起表示大概的数字,通常没有停顿。如果两个相邻的数字以缩写形式一起使用,应该使用pause。
举例:飞机在6000m 空高度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例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二三产业。
5.标有引号的坐标元素和标有书名的坐标元素之间通常没有停顿。如果在并列引号或并列书名之间插入了其他元素(如引号或书名后跟括号),则应使用pause。
例:“日”和“月”组成“明”字。
例2:店内悬挂“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的横幅。
举例:《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中国小说的四大经典。
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尺》(秋)和江的《白日依山尽》(夜为雪)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例5:办公室有人订阅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时代周刊等报纸。
常见错误
1.没注意坐标词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并列,上一层用逗号,下一层用顿号。
比如城市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规划,包括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环境治理和保护、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招商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不正确的用法)
2.词是包含的而不是并列的,只是中间用了停顿。
如新建小区24栋396套,绿化率达到45%。(中间的停顿应该去掉)
3.连词“甚至,尤其,直到,尤其,和,和,包括,和,或”前面有一个停顿。
比如,由于商品的供求往往会随着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购买者要及时掌握需求信息。(“even”前的停顿应改为逗号)
分号
并列句不分主次,紧密相连。如果不能用逗号分隔,可以用分号站在中间。
基本用法
1.分句之间的停顿(特别是当分句中有分号时)表示复合句中的并列关系。
举例:语言学习,就理解而言,是获取一种知识;就应用而言,是一种习惯。
例2:内容有重量,文章虽短,也有重量;内容没有分量,就算写的够长也没用。
2.第一层多个复句之间的停顿(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表示非平行关系。
例子:人们在看到它之前,已经听到了歌声;或者人已经翻山越岭不见了,歌声还在萦绕。
例2:人民革命的力量虽然一开始很弱,但总是被压迫;但因为革命力量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所以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
例子:一个人再伟大,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所以个人观点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昨晚下雨了,以为会凉快点;但是天气不但没有变冷,反而越来越热。
3.用于逐项列出的项目之间。
举例:特聘教授的工作职责:1。讲授本学科的主要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3.领导本学科学术团队的建设;四、引领学科赶上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常见错误
1.分号用于单句中的平行词之间。
比如请带上户口本;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体检证明;两张近期两寸免冠照片。(所有四个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2.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
比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两千多年前蚕桑、纺织、印染、刺绣、缝纫的高度;而且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和”前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3.在多个复合句中,并列分句不在第一级,它们之间用分号隔开。
比如,只有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我们才能管理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4.句号出现在语句中,用分号分隔。
注意:分号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程度小于句号。
结肠
带有两个点的小冒号表示经常出现以下内容。它是带引号的朋友,经常伴随着文章。
基本用法
1.用在一般的或暗示性的词后(“说”、“例如”“证明”),表示以下内容。
例:北京故宫有四个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例2:他高兴地说:“我们去庆祝吧!”
例三:小王笑着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例子:这个事实证明了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创造人。
2.表达对以上的总结。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上了技校,我成了工人: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3.用在需要解释的词后,表示评论和解释。
例句:(第一次大型书展将在这个城市举行。)主办单位:市文化局;主办单位:市图书进口公司;时间:8月15日-20日;地点:城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室。
例2:(阅读理解题有两种做法。方式之一:先看标题,再看原文,带着问题看正文。方法二:直接看原文,看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4.用于信件和演讲中的称呼语或称呼语之后。
例:广平先生:…
例如:女士们先生们:…
5.一般来说,冒号不应该用在句子中。在枚举或条纹表达式中,如果你必须使用冒号,你应该开始一个新的段落来显示每一级。
例:第十条遗产按以下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常见错误
1.结肠应用。避免在冒号范围内使用冒号。
比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三个:遗传、环境和教育。(第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2.暗示动词指向引文后面的单词,但是在这个动词后面要用冒号。
比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了“加强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面节约促降本,以优质低成本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的新思路。(句子中的冒号应该去掉)
3.冒号用在没有停顿的地方。
比如空姐小心翼翼的拿起杯子,正要放到别的地方。突然,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一把抢过杯子,吼了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句子中的冒号应该去掉)
4.冒号与“即”、“即”等词同时使用。
例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个环节、每个过程甚至每个工地的安全管理。对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在原因没有查清之前不放过,在当事人和施工人员对事故苗头的后果没有深刻认识之前不放过,在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之前不放过。(句子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
引用
四只蝌蚪很精彩,前后都有引号。人物介绍,别人的句子都用它标注。
基本用法
1.标记段落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例:李白的诗中有“白发三千丈”等夸张的语句。
2.表示需要强调或强调的内容。
举例:这里所谓的“文”不是指文字,而是文采。
3.表示段落中有特殊含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昵称、缩写、反语等。
例句:电视被称为“第九艺术”。
例2:人类学常把古化石尼安德特人简称为“尼安德特人”。
例子:一些“善良”的老板把采摘的菜叶蘸上盐,作为工人的菜。
4.在第一层使用双引号,在内层使用单引号。
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如果一个独立的引用只有一个段落,应该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使用引号;当有一个以上的段落时,只在每段的开头使用前引号,在最后一段的结尾使用后引号。
例一: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段关于幸福的谈论:“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6.在书写带有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含义的月份和日期的短语(包括缩写)时,通常只索引月份和日期;当需要突出和强调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以与事件和节日一起索引。
举例:“5.12”汶川地震。
例2:五四以来的戏剧是中国戏剧的新形式。
例3:编年史五四运动90周年。
常见错误
1.滥用引号。单词没有特别的意思,引号是随便加的。
比如樱花落了,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句子中的引号应该去掉)
2.引号周围的标点符号处理不正确。
比如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的选择很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的选择很关键,因为它最能激发人的激情。②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的选择很关键,因为它最能激发人的激情。)
省略
省略号,六个点,和一千个单词。省略使用,间歇添加。
基本用法
1.标出引文的省略。
例:我们齐声朗诵:“...让我们数一数浪漫的数字,看看现在。”
2.标出省略的列举的或重复的单词。
例子: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人物的敏感……这些都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品质。
3.标记的含义不完整。
例句: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如果你突然看到一缕炊烟从厨房的烟囱里冒出来...
例子:太...!
4.标志断断续续地说着。
她结结巴巴地说:“但是...女士...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5.标出对话中的沉默。
例子:“你还没结婚吗?”
"..."他很快脸红了,变得更加腼腆。
6.标注具体成分的不足。
例子:只是...仅仅...
7.标记行和段的省略号时,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个连续的点)可以一起使用。
常见错误
1.省略的滥用。
为什么街上的年轻人满口脏话?为什么现代女孩外表肤浅,但一开口就说脏话...?(省略号应删除)
2.一起使用省略号和“等待”和“类似的东西”。因为省略号相当于“等”“等”“之类的”。这两者不能一起使用。
例如,在另一个领域,人们已经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省略号应删除)
书名标志(《》)
书名,前后弯曲,表示书报。也可以用名曲的名字,标注清楚,便于阅读。
基本用法
1.标注书名、卷名、文章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举例:《红楼梦》(标题)
例2:《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例3:关于雷峰塔的倒塌(标题)
示例4:每周关注(出版物名称)
例5:人民日报(报名)
例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
2.标注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以文字、声音、图像等表达的作品名称。
例如:钓鱼宋光明(电影名)
例2:追梦人(电视剧名称)
例3:《勿忘我》(歌名)
例四:秦薛(诗名)
例5:东方的黎明(雕塑名称)
例6:光影(电视节目名称)
示例:社交广角镜(列名)
例8:《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例9:植物生理学挂图系列(图片名)
3.标明所有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中文或中文软件名称。
例证:研究人员正在为电脑卫士开发杀毒软件。
4.注明作品名称的缩写。
例:看了《念青唐古拉山之旅》(以下简称《念》)这篇文章,收获颇丰。
5.当你仍然需要使用书名时,在内层使用单书名,在外层使用双书名。
例如:教育部关于“报告”的报告
常见错误
滥用书名,任意超出适用范围。
比如品牌名称、证书名称、会议名称、展览名称、证书名称、奖杯名称、活动名称、机构名称也都标有书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夕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