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有几个人(八大山人指的是几个人)
01
你一定在微信上看到过这种经典的翻白眼表情,可谓轻蔑又搞笑的代表。
但是,在中国明末清初,有一个人,他翻白眼的水平,可以秒杀几条小街。
他把目光从境界、文化、内涵、价值上翻了出来。
对,就是照片里的那个人!
他是朱耷八大山人。
讲个笑话,
年少无知的我,一直以为八大山有八个人。
人们告诉我,八大山只有一个人的时候。
我的世界观瞬间崩塌。
“怎么可能?江南七怪,竹林七贤,都是七个人。八大山怎么会只有一个人?别想骗我,我上过小学。”
没想到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八大山人是一个人,竹林七贤是七个人,六小龄童是另一个人,琅琊山五壮士是五个人,李四光是一个人,汉初三杰是三个人,孔二狗是一个人,闻一多当然还是一个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偶数都是一个人,如果是奇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几个人。
比如在山本五十六中,56是偶数,所以是一个人。
潘亿,因为整数是偶数,也是人。
有人说扬州八怪是偶数,为什么是八个人?
其实扬州八怪不止八个人,可以百度一下。想必总数一定是奇数。
有人问洪七公说什么?哈哈,难道你不知道洪七公,因为贪财的失误,把自己的手指切掉了,也就是俗称的九指乞丐。七加九加起来是偶数,所以他一定是一个人。"
太棒了,真的数学天才,我接受了!
现在当我想到我的朋友在教他的儿子数学时,我为这个孩子感到痛苦。
当然后来事实证明八大山人只是朱耷的名字,但谁还没懵过呢?让大家笑。
回到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这个江西表哥不一般。
本名朱同陀,本名薛哥,本名八大山人、葛山、仁武、刀郎等。朱耷出家后改了名字。
他是国画大师。
除了画得好,朱耷还有一个值得她大开眼界的资本。
那是他的出身。
他是明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孙,皇族后裔。
本该享尽荣华富贵,但清兵入关,崇祯兄弟被绞死,中原大地彻底改变了世界。
作为异能者的血液,朱耷自然而然地倒了血霉。
死后出家,带着妻儿四处流浪,成为亡命之徒。
朱元璋肯定想不到。三百年后,后人依然我行我素,不得不感受基因的力量。
原来一切都是注定的!
具有浓厚朱基因的在逃亡中顽强生存,练就了自己的绘画功底和坚强的精神品格,逐渐成为民间爆款网络名人画家。
错了,错了,中国历史因此少了一个纨绔子弟,多了一个著名的画家。
想到朱家几百年的饕餮,只有八大山一个人,朱应该知道泉下的真相。
02
好了,我们先来看看八大山人是怎么翻白眼的。
他的鹰仰视着,紧蹙着眉头,露出一双大眼睛。
他的鹿,轻轻抬起下巴,也露出了大眼睛。
他的雀,头朝前或向上,都透露着不羁的风。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敲黑板!
啦啦啦~我是一条任性的鱼。
他的鱼,每一只眼睛都向上翻着,露出大眼睛。
作为一个孤独的贵族,八大山人依然保持着他内心的骄傲和永不低头的决心。
所以他所有的画都有这种看透世事的不羁感。
不管你是谁,雇主都会先给你脸色看。
他的画在当时很受欢迎,但现在更差了。
这幅《朱轼鸳鸯》以1.18亿元的天价成交。
这幅《仿倪山水》卖了8400万!
不幸的是,这笔钱与朱耷无关。
03
崇祯十七年,山海关总督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明朝结束。
朱耷十九岁时,父亲因抑郁症去世,书香门第衰败。
他装成聋哑人,藏在空门里,藏在山野自救。
自拍(逃亡的八个山民都饿瘦了)
统治五年后,他的妻子去世了,朱耷带着他的母亲和兄弟来到奉新县的更相寺,在那里他剃了头发,成了一名僧侣。从那以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薛佳。
二十四岁那年,我改名为山山驴。
他过着穷困潦倒、蓬头垢面的生活,经常在茶馆、酒店游荡,以画换酒。
我喜欢喝酒,但我的酒量很差,动不动就喝醉。
喝醉了就花大钱买十几幅画。山里的和尚、穷人、屠夫和孤儿索要画作,回应请求并慷慨赠予。
三十六岁时,佛出家为道。
住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风景名胜区”。
“青云”一词最早源于道教神话“吕纯阳驾青云下凡”。
后人还在此立了“朱真人,八大山人,名梁月,祖道郎,郑恺山”的牌位。
朱耷在青云谱风景区一直住到62岁。
他苦心经营这座道观二十多年。
在做了十三年的佛教徒之后,他成为了一个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家为僧为道的生活,并不主要在于他的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族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以此来隐藏和保护自己。
六十岁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的诗作画。
他在签钱的时候,经常会附上“八大山人”这几个字,好像是“哭”“笑”之类的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八大山人连笔
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朱,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他的书画都有牛石慧的签名。
把这三个字用草书写在一起,很像“永不拜君”四个字,表达了对满清王朝永不屈服的感情。
仔细一看,两兄弟的签名都是以“朱”字开头,一个是“牛”字,一个是“巴”字。
保持匿名可谓用心良苦。
最后,朱耷在南昌市郊的潮望洲建了一座草堂,名曰“葛”。
当时,诗人叶丹写了一首诗《八大山人》,描述他在这里的生活:
“唱处有一室满尘,草上覆尘,屋中暗,诗画满禅理,世留逸名,山留水,清门旧业在,瓜农几个。”
朱耷就是在这个小屋里度过了孤独而贫困的晚年,直到去世。
04
朱耷一生坎坷,一度精神失常,就像西方的梵高一样。
好在经过一年多的休养,他选择了背过身去,与世隔绝,把孤独的灵魂放在创作中。
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不比泪点多,山河还是老山河。动荡年代的椰子树,留给林文的是美好的样子。”
他一生忠于明朝,视自己为明朝遗民,拒绝与清朝合作。
他写了一首《闷笑哭散》的诗,表达对故国亡国的痛心和苦恼。
爱国爱乡的八大山人,痛恨清初的残暴,一生吃苦,人品至上,成为后世的风范。
这对我们今天也是很大的启发。没有逆境我们怎么活?
祸福相依,物是人非。
不如学学八大山人,冷眼看世界!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一个白眼解决不了的,那就来两个。
最后,我用八大山人的一首诗来鼓励你:
没有驴,新生的兔子。
门破了,不知所措。
英为世上其他人难过,却不知何时来。
开心点,穿过雾布,
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夕,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