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为什么那么便宜(洋码头怎样买到真货)

洋码头为什么那么便宜(洋码头怎样买到真货)

编辑| Paul Yu Pin

出品|于坚(ID: mpyujian)

随着电商行业马太效应的出现,“三分天下”的国内电商格局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资源向头部玩家集中。在竞争日益激烈、成长环境日益受限的背景下,成立近十年的“洋码头”目前正处于平台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洋码头仍未能避免诸多负面新闻的侵扰,使其陷入不断的舆论漩涡。

曾经凭借“买手制”迅速占领市场的洋码头,却频频被曝出“买手资质虚假、平台假货频发、用户反复投诉”等问题。种种乱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平台上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现在,洋码头赖以生存的“买方制度”成了扼杀其命运的“双刃剑”。

然而,求生欲极强的洋码头并没有选择放弃。今年以来,其推出了会员制电商项目“全球优化”,希望通过布局“社交+会员制”电商之路来谋求进一步发展。此举能否缓解洋码头目前面临的危机?

“购买店铺”可以买卖,“购买资格”可以造假。

官方资料显示,洋码头成立于2010年。作为最早的海淘平台,开创了电商行业的“买家制”贸易模式。如今,洋码头平台上已有全球80多个国家近6万名买家和商家。

根据洋码头官方平台买家注册的流程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买家注册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基本信息的设置,填写的信息涉及注册地点、注册手机号等选项;第二步,手机验证;之后,第三步将进入资格审查和视频认证第四步。此外,个人买家需要在海外有合法居留证明和身份信息。企业买家需要在海外有注册公司,授权人也需要在海外有合法居留证明和身份信息。

关于平台买家的审核机制,洋码头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进入洋码头平台的买家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认证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买家身份认证、海外信用认证等材料审核,并不定期进行海外业务拓展回访,确保其身份和信用认证资质实时更新有效,并根据买家最新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同时,洋码头还会对买家购买的商品来源、物流配送方式、商品配送状态等进行追溯。此外,买家通过洋码头平台进入审核后需要缴纳平台保证金,未缴纳保证金的店铺无法销售商品。

但就在这重重的审核机制背后,平台上依然存在“假买家店铺”。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了“洋码头平台买卖店铺”事件,暴露出平台存在买家资质虚假、商家虚假销售商品等问题。

据媒体报道,只要支付“足够”的费用,就可以在任何国家买到“年保”的洋码头商铺。支付定金后,可以像官网正常注册店铺一样直接进行销售交易,后期还可以购买“刷粉”和“运营指导”服务。

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购买“洋码头的商家店铺”在平台上销售产品。所谓的官方资质认证,货源保证都可以通过伪造获得。

不便造假乱象

当然也有电商平台难以绕开的假货乱象。当这种不良行为充斥平台时,消费者成了受害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可以发现,针对洋码头的投诉有55条,其中30条与洋码头平台售假有关。

比如一位王女士说,她在洋码头上的卢晓家买了Elta洗面奶,但是打开使用后发现味道和之前的不一样,而且起泡度也很低。使用感觉和正品完全不一样,瓶身字体颜色也和正品不一样,瓶口大小也不一样。随后,王女士联系卖家进行正当维权,要求卖家退款,但卖家以超出售后限制为由拒绝。

另一位匿名用户在黑猫平台上表示,他在日本陶涛直邮洋码头购买了6双匡威鞋。但签收后,经匡威官方店鉴定,发现“所有鞋子都是假的”。然后由向阳码头平台发起售后维权。但售后客服“偏袒”了买家店铺,不给退款。

此外,相关媒体也曾报道过“洋码头平台卖高仿包”事件。一些假货店铺通过送到海外“洗白”,在远洋码头以7000元的价格出售国内原价400元的高仿包。但由于产品的海外属性,消费者面临着求证难,维权难成功。

进军社交电商,会员制是未来吗?

在洋码头陷入“假货和投诉”风波时,CE0蔡华在公开场合表示,洋码头将进军会员制电商,启动“全球优化”为平台会员甄选优质商品,并在社交电商方面发力,以应对人口红利消失,采取“社交加会员”双管齐下的策略加速发展。

据了解,洋码头的“会员制”和很多电商平台类似。用户首先需要购买“全球优选”大礼包成为会员,然后才能享受不同级别的会员权益。全球优选会员享受专属礼包,最低399元,最高9999元。礼包包括彩妆、厨具、珠宝、奢侈品牌手袋等。

除了会员礼包,会员还可以与他人分享全球优选商品或服务的链接。如果他们成功引导他人到平台购物消费,会员可以获得“返利”。此外,环球优选还引入了合伙人制度。会员通过平台考核标准后,将有机会成为平台合伙人甚至股东之一。这种“返利”模式与之前的“MLM”风暴非常相似。

如今,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都相继推出了“会员制”,如淘宝88VIP、JD.COM PLUS、网易考拉黑卡、Suning.cn超................................................................................................................................

如今基于“买方制”的洋码头陷入了“买方制”的弊端。平台监管的缺失和消费者信任的崩塌,使其越来越受到质疑。这个时候,想要变轨的洋码头注定是举步维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俊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