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闰几月(今年农历闰几月)
2017年闰六月,就是在日历上出现两个农历六月,分别是“正六月”与“闰六月”,为什么在今年会出现这一现象呢?所谓“19年七闰”和“5年三闰”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问题现在的人可能都非常疑惑,今天就用一篇文章,简洁的说明这个问题,以便更多人懂得基础的传统历法文化。闰六月2017年意味着日历上有两个农历六月,分别是“阳历六月”和“闰六月”。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确定所谓的“19年七闰”和“5年三闰”,可能现在的人都很困惑。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基本的传统历法文化。
地球绕着太阳转。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阳历和阴历:所谓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农历主要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一月,每个月都是根据月亮的满月建立的,一年12个月。
接着我们说说“闰年”与“闰月”的不同。闰年以阳历为计算标准,就是在2月份增加一天(即2月29日),一般四年一闰(特殊除外),闰年的这个2月叫“闰月”,却不能叫“闰二月”;闰月是针对农历来说的,比如说今年需要闰个六月,就称为“闰六月”,与此相对应的是“正六月”。那我们来说说闰年和闰月的区别。闰年是以阳历为基础计算的,即二月(即二月二十九日)加一天,一般每四年一次(特殊情况除外)。闰年的这个二月叫“闰月”,但不能叫“闰二月”;闰月是农历的月份。比如今年的闰六月叫“闰六月”,对应的是“正六月”。
月球绕地球运行。
为什么会有闰月的产生呢,因为阳历每年固定为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而阴历呢,按照月亮圆缺安排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的话一年就是354天,比阳历每年少了约11天。通过计算这样只需要经过17年,就相差187天,可以说阴历就与阳历相反了,变成了阴历夏天是冬天,冬天是夏天了,显然这样是不可以的。验算得知,阴历19年里加7个闰月,与阳历19年总天数是非常接近的,这就有了“19年七闰”的说法。为什么会有闰月?因为阳历一年固定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而农历则是根据满月来安排大小月份,大月30天,小月29天。在这种情况下,一年是354天,比阳历少11天左右。通过计算,只需要17年,相差187天。可以说农历和阳历相反,就成了阴历,夏天就是冬天,冬天就是夏天。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根据验算,农历19年加7个闰月,与阳历19年的总天数非常接近,所以有“19年7个闰月”的说法。
闰2017年6月
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与阴历相关的“节气”问题,这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就是在农历中加入节气,自秦朝以来,24节气就与农历并行的,并借此指导人们农业生产生活。熟悉节气的人都知道,24节气,分为“12节气”和“12中气”,每个月的两个节气点包括一个节气一个中气,具体分布见下图: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与农历有关的“节气”问题,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就是给农历加上节气。自秦朝以来,二十四节气就一直与农历并行,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熟悉节气的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每个月的两个节气包括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具体分布见下图:
二十四节气月份对照表
那个月是闰月,是根据这个“节气”决定的。因为24节气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所以会有一个太阴月,月底气落,就到了。下个月没有煤气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两年以上,农历闰月的规律是“无气之月为闰月”,命名为前一个正月的月份。比如2017年农历六月中旬是“大暑”,下月十六日只有一个“立秋”节气,所以今年的闰月是“闰六月”。在民间,每到闰月,都有给父母送“闰月鞋”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金夕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