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刷钻助理(淘宝刷手贴吧)

来源:新京报

淘宝刷钻助理(淘宝刷手贴吧)昨晚,“宝宝刷网”的QQ业务群里,“主播们”还在发布刷任务。

淘宝刷钻助理(淘宝刷手贴吧)昨天被曝光后,“Handshake.com”已改为“Helper.com”。

淘宝刷钻助理(淘宝刷手贴吧)昨日新京报关于电商刷单的调查报道页面。

■《电商刷江湖:“每天60万刷手待命”追踪:

被曝光平台改名,刷单任务仍在发布。

阿里方面表示,今年以来已监控超过2800个刷单团伙;专家表示,打击刷单需要线上线下共同努力。

昨日,新京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双十一”前电商平台商家好评及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包括“握手网”、“宝贝刷单网”在内的多家刷单平台通过APP或社交软件、语音软件进行刷单交易。Handshake.com的客服还声称,这个平台上有60万“刷手”。

被曝光后,上述之前业务频繁的刷单网站已经关闭了网页,但“握手网”只是换了个APP名称,但刷单业务仍在继续,“宝贝刷单网”仍在群聊和语音频道进行。

昨日,阿里回应称,今年已通过数据技术主动风控识别出2800个团伙,JD.COM也表示正在加大力度打击刷单。互联网专家朱认为,刷单已经形成了新的产业链,需要电商平台和相关执法部门线上线下共同打击。

■回访

应用重命名仍在发布任务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双十一”前,一些刷单平台隐藏在社交软件和语音软件的群聊和渠道中,而一些平台则是线上刷单软件。商家注册后,在网上发布任务、“刷手”抢单,生意频繁。其中,Handshake.com的客服声称有60万次“手刷”,而宝贝Brush.com的客服声称每天有1万次在线“手刷”。在这些平台中,下单的商家主要来自淘宝、JD.COM等大型电商平台。

报道刊发后,记者昨日发现,“宝宝刷网”已无法打开,但在其QQ群里,商家仍在密集下单。早上,群助理让群成员改群名,下单的“主持人”同意改成“主播”。助理并没有给出改名的原因,只是要求当天完成改名。

记者观察到,在300多人的“宝宝刷”QQ群中,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共有15名“主播”下单。

另外,新京报报道中提到的“Handshake.com”的注册页面打不开。记者尝试给网站添加客服,没有任何回应。昨天傍晚,记者再次打开Handshake.com APP,页面弹出软件更新提示。新软件更名为“Helper.com”,原来的蓝色图标改为绿色,但软件内部布局没有明显变化。记者发现,在更名后的“帮主网”APP上,刷单任务仍在不断更新。在其发布页面上,昨天大概有50张刷单,任务上线后马上刷单。

■回应

[阿里]今年已经确认了2800多个帮派。

针对新京报关于刷单的报道,阿里巴巴表示,正在不断升级打击刷单的力度,利用社交群反作弊算法、物流空包算法、刷单网络算法,从刷单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建立了覆盖全链路的大数据实时风险控制和检查体系。自2018年1月以来,阿里巴巴已监测超过2800个平台,包括2384个单身QQ群、290个空套餐交易平台和237个单身交易平台。

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2016年,阿里关店铺共处理了4.6万家存在非法票据的店铺。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2017年这一数字降至2.6万。

从源头上打击刷单,切断上下游产业链。2014年以来,阿里积极配合各地工商执法和公安部门。作为反投机联盟的主要成员,阿里巴巴已向联盟提供了四批投机“黑名单”,包括85家企业、66个投机平台/网站和100个投机QQ群。

今年以来,阿里联动多省市工商对一批刷单空包平台和黑产组织进行线下打击,共提供案件线索20余条。根据阿里的调查,目前大学生、家庭主妇都在参与炒信、刷单这个行业。数百万网络平台用户中,70%的年龄在20岁至24岁之间,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

阿里方面表示,需要行政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电商公司、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一单炒到底。而电商平台没有执法权,这是肆无忌惮、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让平台相当头疼。

[JD.COM]使用大数据识别虚假交易

JD.COM也在努力打击刷单。据了解,JD.COM开发了“反作弊识别系统”,利用大数据识别交易环节的异常数据,准确定位虚假交易。被认定的作弊订单不计入销量排名,虚假评价内容将被删除。据JD.COM介绍,JD.COM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和处罚措施来打击虚假交易。JD.COM将对被系统识别为虚假交易的企业实施严厉处罚。涉及惩罚性减权和下架商品,情节严重的关闭店铺。

JD.COM一位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刷单上下游分工明确,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包括虚假物流、刷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招聘刷手等因此,反“炒信”不再是一个公司或机构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需要跨平台、跨企业打击的不良行为。

■专家声明

打击刷榜需要线上线下联合出手。

互联网法律专家朱表示,各种家电平台已经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大量的网上刷单行为。平台本身有权对刷单的商家进行处罚,通过平台协议、违约金、账户管理等问题对商家进行约束。

线下刷单产业链涉及多种不同的问题,从行政处罚到刑事犯罪,工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都可以管理。

朱告诉记者,刷单行为存在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治理,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治理。通过技术手段,从平台的线上规则到线下的法律,管理部门、平台、商家、网民都要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用户不举报,产业链就断不了,也很难严厉打击。

在朱看来,目前的网上刷单并非只针对电商平台。“还存在反向刷的现象。一些店铺恶意刷竞争对手的账单,触发平台的检测机制。另外还有刷流量,刷点击,都属于这种情况。“朱伟说现在网上有一个现象。很多人喜欢用数据说话,但网上的数据很容易被证伪。”归根结底都是诚信问题,从小电商量到大明星粉丝再到新闻舆论。如果不能控制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实际上会导致诚信的崩塌。一切用数据说话。回过头来看,我们其实需要反思。为了保证诚信,要下大力气监督。”(刘黎明靖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王悦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