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合作伙伴(寻求合作)

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三位女首相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她将接替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英国六年来的第四任首相。

47岁的特拉斯长期在英国政府任职,历任司法部长、国际贸易部长等职。自2021年9月以来,特拉斯一直在约翰逊内阁担任外交大臣。

今年是中英建交50周年。特拉斯接任首相后将如何调整英国的对华战略?中英关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座教授王义桅。

寻求合作伙伴(寻求合作)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座教授王义桅。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英关系未来可能面临很大困难。

新京报:特拉斯曾是约翰逊政府的外交大臣。当她成为首相后,她会把外交作为政府的重点吗?她会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什么行动?

王义桅:垃圾正面临危机重重的英国,通货膨胀率飙升,生活成本危机和能源危机日益恶化。这些问题可能一时难以解决。所以她会努力在外交领域有所突破,这也是她的优势。

在外部领域,目前特拉斯急需处理的是与欧盟关于北爱尔兰的争端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战略将是她的工作重点之一。

对于特拉斯来说,她刚上台的时候领导力会相对较弱,所以会更加强调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等问题,以巩固党和国家对她的支持。所以我觉得未来中英关系可能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困境,甚至可能会继续恶化。拉尔斯可能会夸大中国的“威胁”和挑战,在新疆、香港、台海等问题上积极发声,导致中英关系紧张。

从长远来看,中英关系可能会经历漫长的磨合和斗争。最终,英国实用主义者会努力寻找与中国互利共赢的机会,平衡意识形态安全与对华务实合作的尺度,找到一条继英国退出欧盟之后独立于中国的道路。

寻求合作伙伴(寻求合作)当地时间2022年8月25日,英国诺里奇,特拉斯出席竞选活动并发表演讲。图/IC图

新京报:中国在英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英国的对华战略?

王义桅:近年来,英国一直在探索它的全球“新身份”是什么。二战后,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战略,希望通过英美、英英联邦、英欧盟三个环节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但英联邦一直比较弱小,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很难帮助英国;英国再次脱欧,双方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存在难以解决的争执。它今天还能依靠的,主要是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英国的外交叙事必然会越来越强调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西方价值观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与美国的合作。

因此,随着中国的快速和全面崛起,英国的中国战略越来越强调竞争、挑战和威胁。同时,英国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印太战略,加强AUKUS(美、英、澳三方安全联盟协议)的作用。可以看出,英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印度,试图将其打造为“世界工厂”,以取代中国的地位。

然而,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会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美国中期选举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随后英国也可能会调整对华政策。

中英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空。

新京报:今年是中英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回顾过去半个世纪,中英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两国还能回到以前的“黄金时代”吗?

王义桅:英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它的对华政策会根据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调整。半个世纪以来,中英关系出现了许多突破:在西方列强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第一个申请加入AIIB,第一个任命“一带一路”特使……中国还在欧洲率先与英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到卡梅伦政府时期,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英国强调自由贸易和金融开放,抓住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机遇,积极推动两国合作。当时,中国在英国的投资甚至超过了中国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投资的总和。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英国认为从中国获得的红利并不多,因此更加强调与中国的竞争关系和中国带来的“威胁”。在英国看来,中国的崛起动摇了英国作为工业化起源、标准制定者和国际规则制定者的领导地位。所以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消极,很多项目以国家安全为由被封杀。

新冠肺炎的爆发也影响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全球化的逻辑,各国更加强调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性和可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80年代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全球化逻辑。英国也是如此,改变了对全球化和外部市场的看法,也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将中国视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英关系,包括中西关系,很难回到所谓的“黄金时代”,因为全球格局在变,全球化的铁逻辑也变了。我们也不期待中英关系回到所谓的“黄金时代”,但我们希望中英能够继续开展合作,这对中西关系和中美关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京报:中英在哪些领域可以合作?中英应如何推动双边关系积极发展?

王义桅: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不信任,中英之间的合作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从经济上来说,中英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空,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空。

中英应尽力排除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在一些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这种合作不一定是全方位的、非常长期的,但却是务实的、有效的。比如在教育、医疗、保险、金融服务、气候变化等领域,中英可以合作。

事实上,虽然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但英国显然很难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10亿网民,4亿中等收入群体,1.6亿市场主体,这些都是印度无法替代的。因此,英国的对华政策需要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至于中国方面,英国在软实力标准方面非常强大,应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和第三方市场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另外,英国是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海洋大国。在这些领域,英国可供中国借鉴。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与英国的关系,因为中美关系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欧盟27国协调起来也相当困难。英国有实用主义的传统,之前也推动过中欧投资全面协定,可见其能对欧盟和美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双方在对英关系上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努力寻找可以合作的空空间,继续让中英合作发挥其全球示范作用。

新京报记者谢炼

编辑章雷校对贾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金原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