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利网可信吗(网络平台返利骗局)
近年来,依托电子商务兴起的各种返利渠道不胜枚举。
除了各种社交平台的返利机器人和微信官方账号,还有上百个返利app。
尤其是【什么值得买】和【Rebate.com】两家公司,都是【打折】上市的。你能相信吗?
就在两个月前,经过一年多的折腾,“电商导购第二股”返利网终于借壳上市。
但是这个上市没多久,股价就直接跌停了。
买了返利网股票的投资人气得对返利网破口大骂。
他们甚至认为返利网上上市是专门坑散户的。
虽然返利网未来的故事很难说,但过去的故事也是一言难尽。......
但作为电商导购鼻祖,返利网能走到这一步,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返利网成立于2006年,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个小而美的返利网站。
多年来,人们一直很好奇,返利网站运营的原理是什么?
其实格局并不复杂。
返利网诞生的那些年,是中国电子商务最初的发展时期,用户是一切的基础。
但当时电商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担获客成本,没有分享社交平台微信,也没有作为朋友帮我砍一刀的无礼。
返利网的存在为电商平台解决了流量问题。
所以传言返利网是电商行业的“幕后英雄”。
我们来看看回报是什么。
和平台商家合作,交一笔钱给返利网推广自己,返利网会把一部分钱回馈给用户,吸引更多人通过网站购物。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体4亿,月薪1000以下的低收入群体6亿多。
市场弹性大空缺口大,这些人就是返利网的“流量来源”。
比如某宝至少有一百万本书。作为一个图书销售商,你希望消费者看到他们的书。你该怎么办?
当然,最安全有效的方式还是返利。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平台和商家获得了流量,用户也省了钱。
返利网只需要占渔翁之利,悄悄从中抽成。
第二,引导品牌。
之前的模式是返利网通过电商平台间接引导品牌,但后来返利网发现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官网。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掉中间商,直接做品牌官网呢?
更不用说,搞清楚这一点后,返利网不仅是引导品牌,更是代理运营。
赚的不仅是品牌的推广费,还有渠道费。
当时返利网甚至拿下了手机品牌苹果的官网返利。
之后各大品牌纷至沓来。
返利网也迎来了新的增长点。
第三,线下市场。
有些人可能会困惑。一个做网购返利的人如何进入线下市场?
看似无计可施,但返利网线上增长遇到瓶颈后,与银行达成合作,推出返利信用卡。
顾名思义,刷这张信用卡可以获得返利。
此外,还有“就近返利”业务。
消费者在网上消费后,只要向商家出示返利APP上的返利码,就可以获得返利现金。
这些业务让返利网真正达到了【什么都可以退】的地步。
线下购物、刷卡,甚至旅游、看电影都可以退款。
既然返利网这么火爆,为什么会变成这种局面?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一个道理。
即当蛋糕的增长速度比吃蛋糕的人慢时,恶性竞争就不可避免了。
不得不承认,电商导购是一块大蛋糕。
从返利网络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出,每年的利润非常可观。
而且在赚钱的前提下,返利模式的门槛也很低。
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支持。得到一个有会员功能的网站,就可以获得【返利】。
再加上当时电商导购是新兴行业,国内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是为了利益而来。
这从现在众多的返利渠道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经过行业洗礼的相关网站和平台那么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只会更多。
人多了,自然就成了鱼龙混杂。
有些网站只能全额提现,返利有时效性,过了有效期就体现不出来,甚至跑路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
当然,返利网也深陷舆论漩涡,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另一方面,返利网凭借天然的用户粘性,多年来一直在扩张。
其用户超过1.7亿,合作伙伴覆盖淘宝、JD.COM、苏宁、苹果、1号店等知名电商。
看起来像是国内电商导购巨头。
可惜有时候出现的太早,这也是一个错误。
没有微信这种社交平台的传播,没有电商的爆发,推广者自己支付推广成本,却没有获得足够的红利。
而且2014年以后,消费者开始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商品,然后去返利网下单获得返利。
返利网一夜之间成为与电商平台争夺流量的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和返利网的合作摇摇欲坠。
那么我们前面说了,返利的门槛很低。
于是一系列电商平台开始做自己的导购频道。没有返利网赚差价不是很好吗?
由此,返利网的市场被迅速瓜分。
而且返利网从诞生开始就有一个缺陷。
它本质上是一个营销平台,而不是内容平台,其运营模式是通过API连接各种电商平台。
好处是运营成本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低,相应的,坏处是群体忠诚度低。
以至于当那些电商平台自建导购频道的时候,当刘说返利网对他没有价值的时候,当阿里开始封杀第三方导购平台的时候。...
返利网曾经生存的市场已经变了。
返利网的利润来源是电商平台。
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导购频道,返利网哪里能盈利就成了问题。
电商导购第一股【什么值得买】是返利网这样的导购平台,但两者有重要区别。
【什么值得买】本质上是一个内容平台。虽然有一些隐忧,但和返利网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没有内容的平台只是一个平台。
Rebate.com并非不知道这一点。其创始人葛永昌宣称从2019年底开始向“内容”转型,每次发言都会提到相关话题。
但是转型并不容易。
另外,由于行业鱼龙混杂,由此引发的争议一直是返利网,甚至是所有返利渠道面临的问题。
返利模式下,返利只是吸引用户,增强用户粘性的一种措施。
换句话说,返利模式的基本目的是刺激网购,而不是给用户带来利润。
假设10元里一件商品原价4元,商家留2元,给返利平台2元,消费者拿走1.5元,那么返利平台的利润只有0.5元。
返利网吸引用户的初衷是高性价比高返利的产品,平台和用户双方的利润是矛盾的。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返利网】关键词,发现返利网不给返利或者账户里的返利钱突然不见了的相关投诉很多。
试想一下,没有提现的时候,返利的钱是怎么没的?
再想想,这些返利款都是返利网从自己的利润里出的。
最近怎么样?有割韭菜的味道吗?
毕竟返利网被打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业绩逐年下滑。
根据已公布的财务数据,2017年至2019年,中研科技(返利网络公司)营收分别为9.34亿元、7.15亿元和6.11亿元。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5亿元和1.36亿元;2020年1-6月,中研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12亿元和6608.2万元。
返利从2014年开始寻求上市。
但是过程太曲折了。
2014年到2018年,我终于注册了辅导,打算登陆a股。结果我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成功。
此后,又有消息称返利网转而借壳上市。
然而,其借壳上市过程并不顺利。
据了解,返利网借壳的“ST昌九”原本是一家以化肥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
自2016年年报发布以来,连续盈利亏损被标注为“*ST”和“ST”,连续四年徘徊在退市风险中。
在重组的敏感期,ST昌九也多次遇到突发情况。
2020年5月,ST昌九公告称,因重组审计时间进度等原因,需要更换审计机构。好家伙,上交所马上对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重点问询。
在此期间,st昌九第一大股东昌九集团股权也被冻结。
在首次发布重组公告半年后,经过多次拖延,st昌九正式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
然而,在证监会M&A和重组委开会前夕,ST昌九紧急修改重组预案,取消了原大股东江西昌九集团有限公司募集的配套资金。
2020年12月24日,ST昌九重大资产重组获证监会M&A及重组委有条件通过。
就在广大投资者期待证监会正式批复的时候,2021年1月,st昌九又出了问题。
突然发布公告,表示重组审核因相关事项有待实施而中止。
2021年2月25日,ST昌九终于公示了证监会的批文。交易完成后,返利网终于可以上市了。
但是你以为上市就完了吗?
不,上市后...返利网比较难。
对内,返利网业绩持续下滑,业务收入单一,客户集中度高,电商导流转化率降低,服务体验饱受诟病。...
对外,返利网不仅要面对电商自建导流平台的冲击,还要面对种草社区、带货直播等新型导购模式的威胁。
返利网无论怎么看都是【内忧外患】。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账户中的返利“不翼而飞”,相信其股东已经血本无归。...
好像也不是很奇怪。
毕竟不割点韭菜,返利网怎么给大家讲故事?
钢笔|吕霄
编辑|四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马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