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和波音哪个好(波音787和空客330哪个更舒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史晴川张雨璇
3月27日,“3·21”东航MU5735 空航班飞行事故两个黑匣子被找到,事故真相有待分析。虽然搜救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空的余波正在浮现。
因此,波音公司再次被质疑事故率,最终有所改善的737MAX系列可能再次陷入困境。
空灾难发生后,东航停飞了与事故飞机同型号的航班。记者试图联系几家航空空公司询问波音737在飞行中的情况,但采访均被婉拒。
随后,记者联系了波音美国总部,在得到会尽快回复的自动回复后,截至3月28日,尚未收到其他回复。
停飞的波音737-800 机型 图片来源:波音官方微博停飞的波音737-800。图片来源:波音官方微博
多次参与空,波音组织团队参与东航事故调查。
官网显示其首页焦点图特意空,3月21日东航MU5735 空航班事故公告放在上面。公告表示,波音公司已做好准备,随时与东航及中美相关部门一起调查事故原因。3月26日晚,波音公司再次在官网发布声明,悼念遇难者。同时表示已组织技术团队参与后续调查。
波音官网首页波音官网主页
波音3月26日声明波音公司3月26日宣布,
“波音曾经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因为波音比空客户更早进入中国,所以国内老牌航空公司空购买波音机型更多。后来空客户进入中国市场后,双方市场份额旗鼓相当。”一位资深“飞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这些年来,波音不断与空进行“较量”,屡屡卷入空疑难事故。尤其是涉及737MAX飞机的两次空困难,对波音公司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半年之内,印尼雅加达和埃塞俄比亚分别发生了两起与波音737MAX飞机相关的空故障。这两起事故共直接造成34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资料显示,737MAX MCAS(机动性增强系统)的不合理干预会导致飞机失控俯冲,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后,许多国家都对波音公司推广的这一新机型显示出“禁飞令”。
这些空事故也值得怀疑。为什么事故率看起来这么高,波音737还在使用?
客机和空乘客在较劲,货机波音碾压空乘客。
资料显示,737是波音公司在1958年底公布的双发中短程飞机。截至目前,波音公司已经制造了四代737飞机,累计交付10000多架737飞机。
四代是第一代737原型机(737OG),1988年停产。共制造了约1144架飞机,大部分已经退役,个别航空公司空公司将其作为货机使用;第二代737 Classic (737CL),具体型号为737-300、737-400和737-500,于2000年停产,共制造约1990架。目前很多飞机还在飞,主要是货机;第三代737新一代(737NG),具体型号为737-600、737-700、737-800、737-900,2020年停产,共制造约6779架,其中737-800最多,共4989架;第四代737MAX,具体型号为737-7、737-8、737-8200、737-9和737-10,于2016年1月29日首飞,是波音唯一仍在生产的737机型。
目前三代的737-800是机型中最多的,是部分航空公司空的主力机型。东航事故也涉及737-800飞机。3月21日夜,这架飞机也飞了国航首都机场到梧州的航线。
3月21日当天,从北京首都机场飞往梧州的两趟航班机型均为波音737-8003月21日,北京首都机场飞往五洲的两架航班均为波音737-800。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737系列是波音产品线中“最熟悉”的机型之一,其航空空公司有52架飞机,其中737-800有19架,737-700和737-800有31架,超过总数的一半。
虽然就航空公司空客运而言,波音和空客运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几乎相同,但就整体市场而言,波音在中国的覆盖面远大于空客运。“国内航空公司空物流货机几乎都是波音的。在货运行业,波音和空客运基本是9比1。”上述“尤菲”补充道。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物流从业者的证实:“我几乎见过所有的波音机型,因为波音的飞机改装成本低。”
比波音空乘客更容易发生事故?
国内的空客市场份额和波音差不多。“但是因为进入中国早,很多老飞机都是波音的。平均来说,波音比空乘客要大。”上述“尤菲”称,这也是波音故障率高于空客机的一个原因。
如上所述,外界有声音质疑波音737系列尽管事故率看似很高,但仍在使用的问题。其实有些误解。
前波音737/747 空客320机长陈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业内并没有说波音的事故率高于空客。波音的737(NG)和空客运320是同时期的竞争机型。从这个角度比较,两种车型的事故率相当。如果一定要说737事故率高的话,只有737老机型因为方向舵设计问题出现了短时间的高事故率。
陈建国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媒体公开报道的空事故中,客机A320事故27起,波音737(NG)事故20起。
“737(NG)机型优势明显,特点是四个字,扎实耐用。”上述“飞友”表示对737(NG)设计的信任。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业内众多大咖的支持。其中,英国飞行安全委员会主席、高级机长克里斯·布雷迪(Chris Brady)曾在《波音737技术指南》一书中表示,737飞机的安全性经过了60年的考验,的确是一款高安全性的飞机,尤其是对于737(NG)飞机而言。
“737(NG)一共发生了20起事故,其中一起是737-700,其他都是737-800,这可能也和制造的飞机数量有关。比如737-600生产了69架,737-700只生产了1000架,737-800生产了近5000架。”陈建国表示,目前很多航空公司空公司每天都在运行这种模式,使用的数量和频率都很高。
然而,随着波音主流机型737MAX事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多国停飞,波音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与“空困难频繁挂钩的飞机制造企业。
波音连续三年巨亏,737MAX中国绕来绕去打了个问号。
2018年737MAX的停飞导致波音公司当年业绩大幅下滑,由盈转亏。接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许多国家对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实施限制。波音在双重打击下遭受损失。
今年1月,波音公司发布了上一财年的年报。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业绩变化明显,亏损规模大幅缩小。
2021年,波音的净亏损从2020年的119.41亿美元降至42.9亿美元,而这一数字显示2018年盈利104.6亿美元。
波音公司2021年商用飞机交付情况。图片来源:波音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2021年波音商用飞机交付。图片来源:波音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
2021年,波音商用飞机板块收入为194.9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1.3%。77系列仍是波音扭转业绩下滑的关键。2021年,波音共交付263架737飞机,接近2018年全年交付580架飞机的一半,远远超过2020年的43架。
波音在连续三年亏损挣扎后终于有所起色,其中737MAX成为关键。在2021年的财报中,波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卡尔霍恩(David calhoun)将亏损的同比减少部分归因于737MAX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复飞。“我们增加了737MAX的生产和交付,并在全球几乎所有市场安全恢复了737MAX的服务。”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2020年11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空批准恢复737MAX的运营。根据波音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24日,复飞的737MAX已完成超过30万次付费飞行,波音计划将生产效率从每月26架提升至每月31架。
然而,737MAX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亏损的泥潭。中国作为波音商用飞机的最大市场之一,至今仍未发布该机型的禁飞规定。
早在2021年3月,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芷依就表示,737MAX复飞必须满足三个原则,即飞机的设计修改必须获得适航批准;司机必须重新接受全面有效的培训;两起事故的调查结论必须明确,改进措施必须有效。从之前的情况来看,民航局提出的重大安全顾虑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技术评审在国内还没有进入验证试飞阶段。
今年3月16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组织召开了华东地区波音737-8阶段性工作汇报视频会议。会上,上海审定中心技术专家邢光华介绍了波音737MAX适航审查情况,解读了适航指令。
此举一度被外界视为737MAX即将在中国“解冻”的信号。在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里,“3·21”东航MU5735 空航班事故骤然下降。业内有观点认为,737MAX复飞将再次停飞。
国内民航航班量回到了20年前。
除了长期风险之外,就短期影响而言,东航MU5735 空航班事故发生当天,即3月21日,波音公司股价波动较大,但到了3月25日收盘时,其股价已经上涨,逐渐接近事发前的价格。
自3月21日东航MU5735 空航班发生飞行事故以来,国内航空空行业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其中,东方航空(600115。SH)跌幅最大,从3月21日事发到3月25日收盘累计下跌13.88%。东航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股票均出现逾10%的最大跌幅。东航物流(601156。SH)也受此影响,最大跌幅达4.56%。
除了航空公司空公司,机场相关上市公司也受到影响。3月21日前处于上升阶段的白云机场和上海机场,3月22日开通后开始掉头向下。3月21日至3月25日,白云机场最大跌幅达到8.18%,上海机场累计跌幅也达到7.4%。
多位有出行需求的市民向记者表示,正在考虑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或暂时推迟出行。一位因时间原因不得不坐飞机的女士告诉记者,3月26日,在重庆江北机场候机时,只零星看到两三名乘客,安检口也只开了三个。现在选择坐飞机旅行的人已经很少了。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空旷的候机厅 受访者|供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空候机室受访者|供图
一家航空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民航的航班量已经回落到20年前。
编辑:杨琳
(版权归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抄、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丁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