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贝利亚牛(弗莱维赫牛图片德系)
1月16日,“落户”在万巴什戈壁的优质种牛。阿克苏地区媒体中心胡晓宇摄
石榴/新疆日报记者张志丽
在拜城县文巴什乡,人口不到2万,要花半天时间才能跨过木扎提河,数一数南山前的戈壁有多少头牛。
“这是一头进口的纯种牛,包括海福特牛、蒙贝利亚牛等品种。他们在当地定居后,适应了这里的生活。”1月27日,记者走进华凌牛业白城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区后,项目负责人黎均平指着前方一片黑压压的牛群说。
与很多地方的养牛基地不同,这个位于万巴什戈壁滩的养牛基地,视野清晰,看得很远。这里没有一排排的棚子和房子,也没有穿梭的饲养员。牛群在广阔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漫步。当它们又渴又饿的时候,它们会自己来到露天休息区,沿着围栏排好食物和水。
看似简单的牛棚,充满了科技含量。黎均平介绍,牛吃的草料由自动搅拌机按配方粉碎搅拌,饲料由自动撒布机“交付”给每头牛。奶牛喝的水是加热的温水,定期通过管道输送到水槽。因为活动场地足够大,圈养的牛就像散养的牛一样,时不时的在动。这种牛肉品质好,抗病能力强,产出来的犊牛更健康。
养殖区刚刚引进了2500多头牛,这只是个开始。去年实施的华凌白城牛牧综合体项目,总投资45亿元,将养殖肉牛6万头。实施“育储销”一体化项目,带动当地及周边10万头奶牛养殖,建设30万亩饲草料种植基地,适时启动肉羊产业发展项目和屠宰加工项目。同时,通过发展国家储备林、防护林和林下经济,帮助拜城县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颜值”更高,“筋骨”更壮。
1月16日,华凌牛业白城田园综合体项目育肥区一角。阿克苏地区媒体中心记者胡晓宇摄
沿着新建的公路深入戈壁,四周是正在开发的饲草地,一套套喷灌设备正等待着这片广袤的荒地被染成绿色。在饲草场的尽头,已经有8600头牛“定居”在育肥区,可载6万头牛。环牛业白城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魏科告诉记者,这些牛都是进口的优质品种,最新的来自伊犁,最远的来自内蒙古,2021年冬天过后就会分批到货。
“过来的牛按标准骑,按规定做核酸检测,沿途有草料和防疫保障。为了让它们快速适应环境,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魏克说,育肥区离饲草区不远,青贮、黄储、玉米、油渣、棉粕、胡椒粉等饲草料分开堆放。技术人员将草料与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州的牛混合。晚上戈壁滩气温低的时候,牛的晚餐会多加些辣椒饭。
育肥区负责人杨静和他的徒弟乌斯曼·土赫提骑着电动车观察每个圈地里牛的适应和生长情况。第一批“定居”在这里的牛将于今年8月出栏。家住万巴什乡外孜力克村的吾斯曼·土赫提对拜城县发展养牛业充满信心。他听主人说,春节过后,新一批引进的种牛将从内蒙古运过来。随着引进和养殖数量的增加,养牛产业链将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在家里就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马阳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