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创业(外贸soho年收入)
文|王艳
编辑|张硕
本文由AI财经原创出品。未经允许,请勿从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者必究。
01
这是望京。
望京SOHO门前,统一摆放着数百辆自行车共享汽车。因为离附近三个地铁站的步行距离都在1公里以上,自行车是这里大部分上班族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一个工作日的早晨,站在望京SOHO的高层办公室里,往地铁站的方向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像蚂蚁一样簇拥在大楼周围。
与位于四环外、中国互联网公司标志性聚集地的Xi二七相比,望京SOHO大厦年轻白领时尚,楼下是各种风格的以量取胜的美食、咖啡馆、便利店。同样,深夜里灯火通明的大楼,挤不进去的地铁,排不进去的公交车,永远堵着的路口,时刻在挑战着在这里为梦想和生存而奋斗的上班族。
5年前,望京B29地块项目的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商SOHO中国从首都机场进入市区后,由一片荒地改造成第一个地标性建筑,被誉为“首都第一印象建筑”。这座办公楼由三座椭圆形塔楼组成。最高的塔有47层,高200米。外墙覆盖着不同厚度的白色铝板。从远处看,这三座塔在阳光的折射下像三个巨大的蛋壳竖立起来。
图/视觉中国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黄晓明饰演的程就是在这里,扛着梯子,戴着手套,一个个关灯。望京SOHO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何佳在最近的一部电视剧中发现望京SOHO是主要拍摄地。她曾经在这里工作,后来决定放弃戏剧。“看一部剧会让人感到焦虑。”社交媒体、朋友圈,还有很多年轻人也把这个地方作为北京打卡胜地,他们都对这群“穹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迷恋。
有人推崇它的前卫,有人批评它的浮华。外地人被国际建筑奖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笔下它惊人的想象力所吸引,而在里面呆久了的人则觉得,为了追求建筑风格,这里牺牲的使用率变得压抑:“在里面工作久了会有压迫感,因为整体空房间非常局促,除了工作区空之外基本没有公共休息和活动
在地产商潘石屹的带动下,2014年望京SOHO开始招租后,一度成为北京创业团队密度最高的区域,被称为中国新的创业“硅谷”。曾经引人注目的灰色“第一高楼”,已经被很多创业者暗下决心,让自己的公司有朝一日搬到这里。
然而,五年后,“中国的新硅谷”也在发生变化。周边高低不一的写字楼拔地而起,巨型企业入驻的高档写字楼和充满创业梦想的复杂办公区隔街相望。不变的是,总有公司来来去去,每天都有商业界的生死故事在这里发生。
02
生死每天都在发生。
夏梦在公司已经三年半了。一个月前离职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公司里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了。98年出生的实习生已经步入职场,身边的创业者也陆续到来。她感叹,连楼下的沙拉店和健身房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牌子。做爱的时间之手在望京的小世界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每次和新同事去望京SOHO对面的和盛麒麟会所吃饭,她总会想起众多美食云集的楼盘中曾经辉煌的“扫码一条街”,那是O2O创业的高峰期。最忙的时候,几十个人在这里摩肩接踵,争相出售自己的应用。“当我从一头走到另一头的时候,如果你愿意打扫一切,从餐巾到保温杯,要带的东西太多了。”夏梦似乎在回忆一段很久远的历史。
“扫码一条街”,聚集了一批扫码关注的商家/视觉中国
其实,这只是4年前发生在望京SOHO的创业潮毛细血管中的一个“切片”。大浪淘沙,这里见证了太多创业公司的生死,过境交流。夏梦还记得,三年前她刚入职。在她的办公桌上,还留着之前公司触控科技留下的贴纸。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开场。作为第一家入驻望京SOHO的公司,触控科技曾经是Tower 3的最大客户。当时仅一家公司的出租面积就达到了24000平方米,而3号塔的总建筑面积只有12万平方米。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来的早,“势力范围”足够大,触控的租金也只是每天每平米4元的优惠价,让很多后来者羡慕不已。
因为游戏行业的资本寒潮和激烈的市场竞争,Touch未能上市,团队人数萎缩到当时的五分之一。突然,空置的办公场所以每天每平方米8元左右的价格租了出去。从美到想象,就连后来的租客也接连换了好几轮。
在潮水尚未褪去的时候,小蓝单车也在这里度过了最疯狂的阶段。2017年初,自行车共享的颜色大战如火如荼。面对竞争,小蓝单车CEO李刚情绪高涨。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他在望京SOHO的咖啡厅接受了众多媒体的采访,反复强调“先赢不是赢”。2017年5月在SOHO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他幻想着通过广告盈利,先于对手打个翻身仗。然而,三四个月后,小蓝单车陷入融资不畅、用户押金难退、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新闻。
创业型公司跌宕起伏交替,在这里是常有的事。2015年,由于优酷土豆的注资,a站在资本的推动下,离开武汉进入北京,直接搬进望京SOHO。a站作为国内第一视频网站,曾经聚集了最多的二次元爱好者。
在某种程度上,望京SOHO曾经是这个城市的娱乐中心。除了广州的虎牙、武汉的、斗鱼,陌陌、熊猫TV、映客、易Live都密集入驻。夏梦还记得,因为都是二次元娱乐公司,她和同事们逛a站取经。去年因为内容变现难,融资不畅,内容制作人流失,a站资金链断裂,最终没能逃脱创业公司的另一种命运。
2014年上市前夕,陌陌以每天每平米5元的价格租用了2号楼5660平米。当时团队才200多人。前台一块一人多高的LED屏幕实时显示着陌陌的用户增长数据。创始人唐嫣每次进门都能看到上述数字。他知道这个数字每增加一次,公司就离上市更进一步。今年12月11日,唐嫣抓着两岁半儿子的手,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开市钟。成立三年后,公司市值达到26.57亿美元。
2016年,映客从国茂附近的一栋普通房子搬到了望京SOHO。映客CEO冯友生曾回忆,映客从西大望路的一栋两层小楼起家,三年成为独角兽。资本热情退潮后,2018年映客虽然在直播行业杀出一条血路,但几经波折成功走向资本市场,从望京SOHO转战一公里外的绿中心。然而直播行业的盈利问题依然困扰着所有还在SOHO玻璃幕墙的玩家。
映客CEO冯友生/视觉中国
林红很高兴她的老板早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冬季计划”。从直播、兴趣社区到对话小说,Kila Kila Kila(原红豆Live)做了各种尝试,但始终难以在公司对R&D和内容制作的高额投入,以及变现能力和持续的用户活跃度之间取得平衡。所以即使在去年年底拿到a轮融资后,克拉克还是选择了优化部分员工。
创业型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微妙变化最为敏感。“前两年,只要把出海项目的故事讲好,公司融资基本没有问题。但从去年开始,投资者对这个项目变得非常谨慎。”中东市场社交网络和游戏支付公司Mena Mobile的创始人马志军告诉AI Finance。去年因为团队的扩大,公司把租金从2号楼的160多平米扩大到了400多平米。
他还记得,在公司Pre-A轮的时候,他在拿到的7个t中挑选了包括贝塔斯曼在内的3个投资人。但是今年的B轮,我们正在接触的三个投资人都来自中东。
一头扎进风口的上市公司也未能幸免。2017年,某新三板上市公司选择搬入望京SOHO,宣布推出新产品进军共享充电宝领域。但在共享经济的寒流下,甚至在进入主流战场之前,就迎来了退市裁员的结局。
韩珊告诉AI财经社,因为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没有了,现在共享经济很难有什么盈利。“大公司的资源可能更多。小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投入相对较高,前期利润微薄。再加上去年筹资困难,减员难,治标不治本。我也试图改变战略方向。我做过学生在线课堂教育,但也是投入太大,回报太低。”
风口的天上地下,意外的离别开始频繁发生。
3月10日,在员工辞职、主播维权、高层内斗的各种传闻持续半年多之后,熊猫直播的命运终于尘埃落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熊猫直播,由王思聪于2015年9月创办。当初在望京SOHO租了三号塔的18、20、23层,面积5000多平米。之后又连续获得五次融资,一时无差。
但在这场烧钱换流量的游戏中,缺钱成了压垮熊猫的最后一根竹子。首席运营官张菊园表示,从2017年5月到现在,熊猫TV在22个月内没有一笔注资。在过去的两年里,管理层已经寻找了至少五个潜在投资者,但不幸的是,最终未能解决资金缺口。
熊猫直播是彭彭毕业后的第一站。因为一直喜欢打游戏和看直播,在得到几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后,他还是选择了熊猫成为主播运营。他承认,“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针对王思聪的。”
他还记得2018年2月的年会上,那天最大的奖品是欧洲双人15日游和王思聪乘坐私人飞机的机会,但和中奖相比,和王思聪聊天自拍让他开心了很久。
去年8月是熊猫直播的最后一个亮点。8月19日,王思聪注册为LPL职业选手,代表IG电子竞技俱乐部参加了夏季LPL对阵VG的比赛。比赛期间,办公室每天灯火通明。短短几天,熊猫直播的用户活跃度和流量迅速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纪录。
图/视觉中国
但是现在一切都清楚了。3月15日,在SOHO的三号楼,员工陆续前来办完离职证明。虽然没有拿到年终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公司的不舍。“才一年半,但这将是我最怀念的时光。”离开公司时,彭彭和他的同事们每人带了一些熊猫周边作为纪念。直到现在,公司内部的微信群依然活跃,甚至有人期待灰色的熊猫头会再次亮起来。
除了怀旧,在望京SOHO大厦,退租扩租,创业公司的更替,始终在默默进行。无论如何,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还在。当一个新的风口出现时,望京SOHO依然是创业者冷启动的首选。
互联网在望京SOHO打响了第一枪。2018年11月,Luckin coffee在望京SOHO进行了初试。因为人多,又不缺新客户,瑞幸在这里投放的广告不多,主要是测试三万人的SOHO达到单店最大容量需要多长时间,根据APP的裂变量和新增速度能有多快。一个月后,连咖啡宣布在此落地首家实体形象店。
仅仅七天后,这位熊猫直播的前员工收到了他面试过的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他惊讶地发现,上面的办公地址很熟悉。熊猫直播的23楼,原本在三号楼,已经被这家医美公司租下了。好奇的他说:“不知道能不能挑我原来的站?”
03
SOHO也缺少租客。
腰挂大logo“H”的名表,西装革履的曹琦,比起身边大多数走向写字楼的人,更像一个事业小有成就的商务人士。作为一个入行5年的商业地产租赁代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几乎是看着望京“长大”的。他现在开黑色奔驰的主要目的就是带着来看房的客户在望京SOHO和周围2公里的商厦之间来回奔波。
最近来看房的人偶尔会提到风水不好的说法,“九富,一个陌生人,天天新鲜,新氧……”每次听到这个,曹琦就开始索引这些从望京SOHO起家的大公司。“新氧在三塔,最近刚上市。很多高管都去美国了,差远了。”5月3日,成立6年的新氧登陆纳斯达克,最高市值超过20亿美元。曹琦的话总是表现出他对很多公司非常熟悉。
在望京SOHO,曹琦见过太多的公司诞生、扩张、裁员,或者干脆消亡。在他眼里,这就跟四季的轮换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情。“这里有上千家公司,不可能都活下来。”
从公司对外融资到内部站密度,这些中介对于客户的实力和状态心里都有一杆秤。2013年,医美平台美美和新氧相继成立。曹琦还记得,2015年2月,耿梅以每天每平米6元的价格,租下了SOHO大厦3A座25层一间900平米的办公室。”我刚搬进来的时候,只有几十个人。”几乎在同一时间,信阳搬到了同一栋楼。后来金星的办公室是潘石屹和张欣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曹琦感叹,医美行业真的很赚钱。“大部分公司一个人设计只有六平米,多的十几平米。”
在经历了医美O2O平台的跑马圈地之后,双方的竞争更加集中和激烈。在曹琦眼里,就是他一轮又一轮融资,不断扩大出租面积的最好证明。“离开这里的人通常要么难以养活,要么发展得更好。”因为公司的不断扩张,SOHO无力承载所有这些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小公司,被迫分散在各个楼层。时隔四年,新氧团队人数已超过900人,上市后即将从望京SOHO搬入莱英15000多平米的独栋写字楼。
曹琦用“和他一起跑”来形容他和客户的关系。除了持有尽可能多的优质房源,他们还得想办法比同行更了解这些公司的动态。让有兴趣的租户下定决心进来是比较好的信号,而且他们经手的公司扩张很快或者很快就要上市了。每一次改变都意味着新一轮的赚钱机会。去年年底,曹琦成功帮一个老客户找到了新的写字楼,光佣金就拿了几百万。
偶尔会遇到不可抗力。前不久,他接触的一家金融公司,因为中关村的租金即将到期,想搬到望京。在签约之前,4月份金融投资公司停止更改的一项新规定让他们不得不放弃。
还有一些变化,半路杀了他,让他“疯了”。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为一家准备搬出索霍区的公司找到一栋合适的新楼。临近法案签署时,对方突然反悔。对接的人告诉他,因为老板的私人关系,他直接去找了开发商。仅这一单,曹琦就透露个人损失超过50万元。
“事实上,这种租金的价格不会低,因为开发商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他看来,相比竞争,他们在开发者中扮演着更需要的角色,双方相互依赖。“开发商不可能自己把这些建筑租出去。SOHO这边至少有300个代理,但是还有那么多闲置的楼层。”
如果穿越只是参观,2014年将是望京SOHO的第一个里程碑。当年4月正式开始预租后,触控科技、陌陌科技、奥托科技等几家科技公司率先入驻望京SOHO。与中关村相比,当时的望京SOHO还处于低价位。但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不断聚集,韩国城和外资大厦的标签逐渐成为过去,租金也水涨船高。
据统计,刚交付的时候,三号塔的互联网公司比例达到了90%。中介林涛记得,不到一年的时间,3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入住率达到90%,每天每平方米价格一度接近13元。这些数字简直就是当年望京SOHO的“话语权指数”。“基本上北京的大移动互联网公司都集中在望京SOHO。”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语带自豪。
就像创业的不同行业都有一个窗口期,SOHO的竞争对手即将到来,房地产商轮番在望京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2015年,望京绿中心3号楼封顶,阿里巴巴巨大的橙色LOGO高高挂起。这座总造价16.8亿元、31层、高150米、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超高层建筑,将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北京总部大楼。
图/视觉中国
2016年和2017年,第二座阿里绿色中心大厦落成,保利国际广场、李星星中心二期A座、李星星中心B座、惠今大厦也相继投入使用。新增的离地近50万平米的供应,让望京的公司有了更多的选择,地标建筑几经易手。
当时准备把公司搬到望京的李玲打了退堂鼓。“2015年的价格涨幅非常大。一年前的六块直接涨到九块,这还只是望京SOHO的价格。像绿心,因为阿里巴巴的存在,就像爬上了火箭。”林涛记得最开心的是附近的居民,房租价格也涨得很快。“起价和三环一样。”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林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现生意不好做了。据他介绍,除了去年拿下的一个3000平米的单子,几乎都是创业公司的几十个小单子,所以抢单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的生意依赖于大订单,否则我们赚不到钱.”
大环境不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公司并不多.”让林涛感到有些无奈的是,他带其中一家公司去看了一年的楼盘。直到现在,对方还是没有签单。然而,SOHO改变了交易策略,因为Tower III由开发商自持。2018年8月,SOHO中国宣布全面开启竞价租房模式,最高价者得。
SOHO中国副总裁徐进曾经解释过采取竞争性租赁的初衷,因为望京SOHO的出租率达到了99.6%。几个客户为了争夺各种关系,往往会提出公平招标采购的管理方式,但会优先考虑老客户的更新和拓展。潘一当时还说,只要不是非法集资公司、传销公司、夜总会公司,“谁的价格最高,谁就符合要求”。
但在很多中介看来,某种程度上,这是开发商的一个噱头。林涛告诉AI财经社,望京SOHO三栋写字楼的空面积加起来已经超过2万平方米。原本在官网明码标价的三号塔开发商也开始给中介一些优惠。竞价并不激烈。“为了走完这个过程,今年,他们中的一个人竟然和自己一起投标。因为太麻烦,现在有些公司一听说还要招标,就选择直接否定SOHO。”
相比雄心勃勃的时代,望京SOHO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中介心中的杆秤也已经偏向了不远处的其他甲级写字楼。虽然各个楼层的景观大同小异,但相比后来者的严格管理,曹琦感觉现在的望京SOHO“鱼龙混杂”。
“其他楼盘的底层只收银行、咖啡馆之类的租金,SOHO一楼的餐厅本来就是主打轻食的。”但现在那些飘在楼里,夹杂着复杂食物的味道,与高端格格不入,不符合那些大客户的喜好。“现在这里是一个交易”。
但这仍然是林涛带客户看房的第一站。他有一套7月份就要到期的房子,包括物业和暖气,每天每平米6.5元,周围其他价格都在10元左右。相比之下,SOHO的房子面积大,户型大,更重要的是便宜。而且一号楼和二号楼的房子都是私人业主的,租金空的议价空间更大。
今年年初,因为房租到期,直播互动平台Clarkla原本想从望京SOHO搬到附近的写字楼,但行政人员做了比较。因为其他房产的价格太高,搬家计划不得不搁浅。
04
梦想和抱负
3英寸半高的手提箱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来京三年,连续两次被房东通知后,马志军决定不再租房,所有行李都放进了随时可以拿走的箱子里。因为常年往返北京、福州、中东,他发现自己一个月住那个房间不超过15天。
三年前,因为在当地“没有合适的人”,马志军接受了天使投资人的建议,将公司从Xi安搬到了北京。“但是来望京SOHO完全是巧合。”我向艾财经回忆说,来京后,他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李天佐。”当时,他的公司New Galaxy在SOHO的2号楼.”得知马志军北上的想法后,李天佐建议他可以先在自己的公司工作。
后来,在A座2106室,马志军和15名员工开始了创业的新阶段。在关键时刻,他感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和忠诚。”他搬进SOHO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没有收到一分钱.”去年,该公司在中东市场拥有超过1500万C端用户。随着团队的扩大,办公室比以前大了很多。在会议室工作多年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原来有些人可能觉得中东不是一个出海的热门国家,合作不合作无所谓。”大环境不好,游戏,电商,暴走的公司都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他们一直专注于中东市场。“现在有很多人在找他们。”
UU跑腿CEO乔松涛被这里浓厚的互联网氛围所吸引。2016年,他带着来自郑州的团队来到北京。在第一个办公地点大钟寺,UU跑腿,创下了三个月的业务订单记录,让他看到了北京市场的可能性,于是提出了双中心运营的战略思路,将公司搬进了望京SOHO。
他用“试验田”和“先锋”来形容SOHO的氛围。在乔松涛看来,由于望京SOHO聚集了足够多的年轻人,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互联网在经历O2O的时候,望京叫‘扫一条街’。当共享经济火热时,望京也被自行车共享和共享汽车指定为重点商业区和第一个实验点。”
但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带着雄心和梦想而来并留下来并不容易。让公司“活”在望京,是苏慧的梦想。从河南来北京后,她也来SOHO看房,希望能留下来。“站在30层楼的高度,看着对面,那种兴奋就是你要往高处爬的决心。你对未来有无限的遐想和憧憬。”但因为房租价格,她不得不把梦想放在别处。
粉笔网副总裁袁东也发微博感慨“做企业的压力太大了”。去年12月,粉笔网搬到离李星星不远的望京SOHO,以每天每平方米10元的价格租下了三号楼的27、28、43层,面积6000多平方米。“于是龙哥每天一早醒来,欠潘石屹6万,一个月180万,一年2000多万的房租。”
李晓雨从未经历过SOHO最繁忙的商业时期。自从来到这里,他见识了太多的生死与流动。当他能加入一个离它只有几个街区的巨人时,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梦想。但是,巨大的工作压力不允许他停下手中的工作,也不允许自己想太多。今年3月,他的生活节奏甚至比996还要残酷。他早上九点起床,每天十点上班,晚上基本十一点多就下班了。“除了工作,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
但是我很幸运住在附近。晚上11点,北京地铁14号线望京站,开往顺义15号线的公交车上依然挤满了人。凌晨1点,SOHO门前停着一排出租车。一些在路边等候的司机已经睡着了,而其他人则站在车旁,点燃香烟。经常加班到深夜的顾凌,回头看了看依然灯火通明的SOHO。“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徘徊,都在犹豫要不要维持那份辛苦?”
夜晚灯火辉煌的SOHO视觉中国
夜幕降临,望京密集的加班灯依然在北京的某个角落里独自闪耀。传媒公司已经看多了北京凌晨三点,加班十多天的项目经理下楼抽了根烟,但还是要回去战斗,楼里码农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加班”“脱发”这些词就像噩梦一样,在清晨的灯火通明中挥之不去。
深夜,入行一年半的中介林涛打卡下班。他在朋友圈写道,“每当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的时候,看看眼前的这些建筑。那些光把佛放在我面前,告诉自己,你还远着呢。”
在他们眼里,有些人在这里是成功的,有些人却选择半途而废。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不毛之地,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用青春和激情换来了今天的繁华。“我们这一代人把这叫做梦想,这是一个无论我们抱怨得多快都不愿离开的地方。”
(应采访者要求,夏萌、林红、韩珊珊、鹏鹏、曹琦、林涛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书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