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成功案例(华为自主创新素材)

新华社重庆11月24日电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赵雨菲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共同努力不断描绘的高质量发展“工笔画”的一大亮点。

23日开幕的2021中国-新加坡(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传递出好消息: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正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流向金融合作拓展。

建设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新跨境融资通道,开辟中新国际数据新通道……6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物流畅通,陆海新通道成为“一带一路”联通的生动写照。

重庆团结村站,一带一路的重要地标。

巨臂舞动,集装箱如山,铁轨纵横交错,车流如潮。“一带一路”在这里牵手——

一列中欧列车从这里出发,向西开往欧洲;从那时起,一列新的陆地和海上通道出发,向南前往东盟国家。

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交通量逆势上涨。据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数据,今年1-10月,运输箱量同比增长68%,货值同比增长44%。

陆海新通道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就在四年前,中国西部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物流状况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大部分货物只能向东运到沿海地区,再运到东南亚,耗时近两个月。从东南亚进口的农副产品,由于运输时间长,往往会发霉变质

变化,发生在2017年。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造了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即陆海新通道。

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合作范围覆盖西部地区。借助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港口到达南方的东盟国家,进而到达世界各地。与传统的东海通道相比,物流时间大大缩短。

目前,陆海新通道的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模式已实现常态化运营,目的地拓展至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11个港口。

陆海新通道将推动中国西部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

依托这一快速新通道,重庆小康集团在印尼投资建立智能汽车制造基地,2018年正式投产并批量销售。

“从川渝地区到雅加达,新的陆海通道比传统的江海联运节省20多天,大大缩短了送达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重庆小康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兴艳说。

陆海新通道为东盟国家抗击疫情搭建“生命通道”—

今年6月,一辆满载口罩、隔离袍、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跨境公路班车从重庆出发,经云南磨憨口岸抵达老挝万象,为老挝抗击疫情提供物资支持。此前,陆海新通道还向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送去了防疫和生活物资。

陆海新通道,在疫情期间,也为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外国公司如韩国三星、法国迪卡侬等。在向欧洲出口电子产品和服装时遇到运输困难,国际铁路列车首先将货物从越南运输到重庆,然后乘坐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陆地和海洋的新通道已经证明了它在对抗流行病的合作和促进经济合作方面的基准作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徐宁宁表示,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金融合作,向一带一路注资。

陆海新通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新两国强大的资金支持。中新金融合作正在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注入资金活水。

中新合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平台,为通道上的物流、贸易、制造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除了改善渠道基础设施,金融服务还将利用金融技术提供增值服务,如为货代提供快速便捷的贸易融资和保险服务,提高渠道的数字化水平。”在中新金融峰会上,新加坡通讯信息部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黎明在视频讲话中说。

全国首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结汇项目落地;跨境债权转让和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美元狮城债券、境外人民币债券、辐射西部的双币境内外债、“再保理”跨境融资等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实现了首次突破

“中新联合发布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等72项创新政策,落地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等49个重点项目,形成跨境资产转移业务试点等24个创新案例。”重庆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说。

本次峰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新跨境融资项目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比国内低1.03个百分点,推动重庆跨境融资累计超过155亿美元,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0个西部省份实现新增融资超过57亿美元。

中新金融合作不是单方面让中国受益,而是让新加坡金融机构分享市场机会。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引领下,19家新加坡金融机构相继落户重庆。“中国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决定长期深耕中国市场。”重庆分公司总裁黄楠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总裁孟表示,“在过去的六年里,重庆和新加坡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加强了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的金融互联互通。”

开拓创新,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在最近的一场中新农特产品现场推介会上,两国企业向对方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特色产品。目前,双方正在搭建贸易合作平台,计划一年内建立重庆、新加坡、东盟参展企业200家。

如今,不仅在农产品领域,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领域——

在信息领域,双方合作开通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提供跨境数据传输安全、远程医疗等服务,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在航空空产业领域,双方加密“重庆-新加坡”航线,规划建设航空空产业园,打造集航空空维修、物流、培训、金融于一体的航空空产业集群;

在人才交流领域,双方推进干部培训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

在民生领域,双方推动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在重庆开设国际医院,合作建设“惠友重庆”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的出行服务;

……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夯实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率、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共建“大合作、大合作”。

“合作模式的创新和项目的精准定位,决定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释放辐射示范效应,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坤说。

重庆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曾景华表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优势在于没有地理边界,没有地域限制,重庆和新加坡是“双枢纽”,致力于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沟通。

“在合作机制方面,在项目建设之初,中新双方就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确保项目的高标准推进。”曾景华表示,在推进过程中,项目选择的合作领域与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痛点紧密相关,未来还将继续拓展。

根据上个月发布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未来五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将着力加强开放通道建设,加强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制度开放水平,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空。

在重庆工商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晶看来,“一带一路”共同创立的国家很多,地域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合作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百花齐放”,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创了独特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度一致。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翟坤说。(参与采写:刘、、吴、陈庆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楠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