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贷款10万利息多少(车抵贷哪个平台最可靠)
作者/周
编辑/田
突然降薪让平安银行零售条线的员工大吃一惊。
据8月10日金融同业公会消息,平安银行零售条线启动降薪,绩效奖金预发放减少40%。随后,平安银行零售条线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原来绩效奖金每个月提前发5%,现在调整为3%。关键是我们根本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脉脉上,不少平安银行员工也表示没有收到通知,看到工资条都傻眼了。“人力说分公司考核不好,所以调整了。现在就怕年终奖也受影响,2%扣不扣?”
据媒体援引平安银行内部口径称,下调原因是零售部业绩不达标。因此,7-9月,延期奖金按6折(减4折)发放,未来奖金发放比例根据业绩调整。
平安银行作为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成绩斐然,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平安银行确定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发展战略。5年后,其零售业务在该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高达58%,甚至超过了公司业务。
虽然在外界看来平安银行转型零售业务非常成功,但回顾近几年的业务增速,与2017年和2018年相比,2019 -2021年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2022年一季度,平安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和代理基金收入均同比下降,信用卡应收账款也较去年末持续下降。
降薪风波的背后折射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困局。这不仅是平安一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场毫无征兆的降薪
虽然有媒体称此次调薪并未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但仍让平安银行不少员工对薪酬前景感到担忧。
平安银行一位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公司的薪酬结构是基本工资+预支年终奖,两者之和就是月工资总额。“一般跳到平安银行,基本工资会比其他银行少几千。真正有竞争力的部分是年终奖,但现在已经下调了。”
该员工称从其他公司调工资到平安银行,年薪30万。其中60%为固定月薪,月供15000元;剩下的40%将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但第一季度没有这种事。从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9个月里,每个月会额外提前支付年终的5%,即6000元。一般银行会参考上一季度的考勤天数来折算预支工资。”
按照原来的规定,如果年底考核系数为1,则年终奖为1× 12万元-9×0.6万元= 6.6万元。提前奖金打六折后,每月多出来的钱从6000元变成3600元。“这样算下来,我的工资甚至比我上一家公司还少。”上述员工吐槽,不知不觉就成了降薪跳槽。
员工说,人力告诉他们降薪是因为分公司考核不好,所以全线降薪。那么,这种不合标准的表现是什么呢?就连平安银行的员工也表示,从未听说过所谓的“目标业绩”。
目前更多零售条线的员工还在期待这些被扣的钱能在年底补发。“现在就怕年终奖最后受影响,最后可能会扣2%不还。”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并不是所有零售部门都降薪了,只有少数管理部门降了预支奖金。提前奖金是提前发给员工的。现在减少他们是可以理解的,结合整个绩效管理。”
据券商中国的消息,降薪影响的不仅仅是零售条线,很多非零售部门的员工也觉得“钱少了”。近日,平安银行调整对公业务部门KPI考核,员工开始承担更高的任务指标。
(来源/脉脉app)
平安银行急了?
个人贷款也称为零售贷款业务。2016年10月,平安银行全面启动零售转型。当年零售贷款占全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4.38%。
如今,5年后的2021年,平安银行个人零售贷款占比升至62.36%,该行也被公认为“零售新秀”,逐渐形成“大零售”、“六四大公开”的动态格局。
从2022年一季度的利润表现来看,平安银行单季录得营收462.07亿元,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128.5亿元,同比增长26.8%。
而且单看零售业务,2021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82.37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行营业收入的58%;零售业务净利润214.98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行净利润的59.2%。
截至今年3月末,平安银行管理的零售客户资产AUM(含证券资产)超过3.3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民营AUM 1.4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客户财富达116.65万,较去年末增长6.1%。
显然,所有指标都在增长。平安银行为什么要抱怨业绩不达标?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近五年来,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增速逐渐放缓。2017年至2021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1.72%、32.5%、29.2%、10.8%和8.4%,增长乏力。
今年一季度的几组数据或许能说明更多的原因。
财报显示,一季度,平安银行个人贷款1.91万亿元,较2021年末仅增加31.5亿元,增幅仅为0.2%。这对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的平安银行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此外,平安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不含个人贵金属业务)为22.44亿元,同比下降6.8%。对此,该行解释称,受主动缩减非标产品规模、证券市场波动导致基金销售下滑等因素影响。
而且平安银行实现代销基金收入10.86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长35.6%,但较去年一季度下降10.1%。
更重要的是,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个人住房按揭、持牌按揭贷款受消费季节性波动和疫情影响,新增量有所下降。截至3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为6062.59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2.5%。
在掌上银行App中,平安银行的月活用户罕见地下降了272.34万,从2021年底的4822.64万下降到1月底的45503。
上述业内人士承认,由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人们对未来并不乐观。再加上前段时间大厂裁员、疫情反复、房地产公司困难等一些因素,人们的消费意愿下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整个银行业的零售业务面临一定的压力。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白文喜看来,平安银行降薪主要是由于银行业绩和经营下行压力预期,以及平安银行在经营战略层面对零售业务的缩减。
(来源/视觉中国)
零售遭遇“滑铁卢”?
在银行业,一直有“不做零售,银行就没有未来”、“得零售商者得天下”的说法。目前几乎没有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
在几家大型银行中,零售业务最为著名的招商银行也被称为“零售之王”。2021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规模达到1790.15亿元,占营收的54%。此外,邮储银行和浦发银行零售收入占比也超过50%。平安银行曾坦言,银行零售业务竞争日趋激烈。
在银行的零售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是最重要的部分。抵押贷款的利息支撑了许多银行。
以招商银行为例。2.99万亿零售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1.37万亿,占比46%。平安银行1.91万亿个人贷款中,34%也来自住房按揭和持牌按揭贷款;浦发银行1.89万亿零售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到48%。
但目前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居民贷款买房意愿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56万亿元,同比微降0.4%,个人按揭贷款余额38.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但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收窄。
房地产的压力传导到银行业。前段时间发生的“停贷”事件,与2022年的疫情叠加,造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不仅影响了银行的市场形象,也让银行的零售业务陷入困境。
浙商证券分析认为,“疫情反复等因素导致宏观经济失速。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的基本面表现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如果宏观经济出现失速,可能会对银行业整体基本面造成很大影响。”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了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情况。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高。
智联金融首席研究院董希淼表示,2018年以来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逐渐上升,2022年一季度达到45.4%。“这说明居民存款的快速增长和占比的提高已经初步呈现出长期趋势。”
存款意愿的提高对应的是消费意愿的降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用卡在银行的推广。
长期以来,信用卡零售业务是银行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截至2021年底,全国在用信用卡和借记卡数量较去年同期仅增长2.83%,创造了近6年来的最低增速。
以平安银行为例。截至3月末,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为6062.59亿元,较去年末微降2.4%。这对于已经人满为患的信用卡赛道和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数字。
白文熙认为,在逆周期调整和多项利空因素的叠加下,商业银行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环节,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面临着负债端/存款端快速增长,而资产端/贷款端因为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降低而增长乏力的问题。双重压力下,银行业绩、流动性乃至风控工作都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在挑战面前调整经营战略,加强业务创新,一直是银行业反复面临的课题。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擅长打“零售”牌的银行开始重新思考零售。在“资管新规”转型的背景下,平安银行不仅要与外部对手竞争,还需要寻找新的力量来驱动零售业务的发展,以获得长期估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悦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