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痛心,有些人认为“古代无科学”

对于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多学者都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其争论的焦点,无非是拿西方现代的科学理论去反驳古代的发明创造。

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

科学的本意是指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自然规律,科学并不是信仰,而是需要证据的,因此一些著名学者也认为古代是没有科学的:1915年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的创建人——著名科学家任鸿隽在创刊号上发表《说无科学之原因》,1922年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没有科学——对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1944年院士竺可桢写下《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还有我们尊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老先生也曾说过:“《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科学”一词最初由近代的日本学者最先所使用,其对应英文中的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其意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主要侧重于自然的学问。

《说文解字》

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科是会意字:“从禾从斗,斗者量也”,故“科学”一词乃取“测量之学问”之意为名。

我们古代将自然,事物,道理的学问称之为“物理”,到明朝时还以“格致”来代表“物理”,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很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在经过甲午海战失利之后,才掀起了学习近代西方科技的,其中康有为最早使用了“科学”一词,他在《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等书目。直到中华时期,“科学”一词才完全取代了“格致”。

那么现代科学的定义是什么呢?

《西方科学的起源》

中世纪科学史方面的权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史教授戴维-林德伯格在《西方科学的起源》一书指出:人类对科学所涉及内容的认知程度必须包括对早期科学历史的研究,并且科学与哲学,宗教,政治,文学,医学都存在着一定关系。

在1888年,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这个定义对科学是一个比较中肯的结论,其中没有泛指和狭义的含义,也是能被普通人所理解,并对科学的含义有了最基本的认知。

中西方古代科学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是并驾齐驱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公元前624年开始,西方陆续出现了以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结成不同的学派,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广泛问题进行研究,在天文学,几何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成为西方古代科学发展的一个时期。

百家争鸣

同一时期为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公元前770年,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取代了奴隶主,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不断揭示着天命观的虚伪,为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打下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这时出现了诸子百家且相互争鸣,有据可查的各种学派近二百家,各种著作达四千余篇。

《考工记》

这里只介绍一篇远远超越了当时的西方科技,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其中记载的科技信息含量巨大,包含有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还涉及了制车,兵器,礼器,钟磬,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以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考工记》的内涵意义远远超越了一本手工业技术手册的范畴,它是古代科学存在的最有力证明之一。

结论

写到这里还是非常痛心的,每个人可以对科学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古代科学的存在,“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做出结论”是古代已经沿用了上千年的,而现代的科学体系不过是将各种知识经过了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它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文明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工具的使用让人类摆脱了蛮荒时代,因此科学的历史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久远。

车辆高速上抛锚,女子站路中嗑瓜子“指挥”交通,监控人员:真淡定!

也许,大家在电视上见过宋小宝这样话:“我妈告诉我,哪儿跌倒就在哪儿躺会”。虽然人们都知道这是为了喜剧效果,但是都哈哈一笑。但是,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把这份“淡定”带到了现实生活中,虽然情形不尽相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带着好奇,我们去看一看到底怎么回事。

车辆故障,嗑瓜子“指挥”交通

8月14日,一则女子因为车辆在高速路上抛锚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值得人们叹为观止的是该女子的“淡定”:嗑着瓜子竟然开始“指挥”交通。此事具体发生在本月的5日晚21点多,案发地为贵黔高速23公里大坡上隧道出口100米处。

不断打手势,相当“淡定”

据民警对监控画面的观察,期间一辆越野车停在路边,而车里的2名女子站在行车道上,不断的“打手势”、“指挥”车辆避让,期间还嗑着瓜子,相当的“淡定”。

监控画面:这“操作”有点飘!

监控中还能看到有一名女子身边放着一个纸箱,手持一张纸,看不清写的什么。但是车辆一驶过,她就举高让过往的车辆看。最出人意外的是,其间她还嗑瓜子,看上去特别轻松。

监控外的一身冷汗

期间,有大车驶过,女子幸亏躲闪及时才没有受伤,但是这让看监控的交警却是惊出一身冷汗。

其间,高速上有一位好心的司机把自己车上的三角架摆在了路中央,2位女子这才把纸箱撤走。

赶往事发地

知悉这种情况发生后,路政人员迅速赶往事发路段,把该车辆推往应急车道。同时也将2位女子“指挥”交通的事进行了批评。

高速上车辆出现故障怎么办?

对于高速上车辆突然发生故障,人们该怎么办?我查了下资料: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带起工具,防止意外发生。

遇到小故障冷静处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打开右转向灯,将车辆驶入应急车道,随后打开双闪灯,并在车后150米处支起警示牌。如果故障并不影响正常行驶,或者通过自行处理可以修复,就尽快修复车辆并驶离应急车道。

拨打救援。

网友对此怎么看呢?个人看法

看完该新闻后,我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幸好没出事!对于该新闻中女子的这份“淡定”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什么。车辆在高速上出了故障怎么办?还是要参考正确的应急措施,像文中女子的行为太过危险,须知高速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完全高于其他地方,这也是危险系数逐步增加。最后,也期待更多的热心人出现在危难时,这是文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一个点,同时也希望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多学习安全措施,给和谐社会的营造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日话题:你觉得“哪儿跌倒,就在哪儿躺会”这句话正确吗?

关注:悦享新社会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一个人的直接体验是有限的,大量的认知必须通过阅读来实现,孩子需要在阅读中主动去认识世界、融入文化、找到自我。要想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与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的人,热爱阅读是必要的基础。

大量的阅读就等于大量的练习,不只是在无形中累积一篇篇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训练和培养写作的能力,任何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一再磨炼之后,自然能提升自己,这是必然的。

那我们该如何提升阅读兴趣?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尽早开始,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朗读绘本,讲故事,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动式亲子共读是良好的亲子交流,阅读过程中不只是成人大包大揽,只负责读文字,更重要的是学会向幼儿提问,来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和思考,以及跟随幼儿的节奏,还可以模仿书中情形做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体会到阅读是件愉悦的事。

等到孩子识字后,开始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简单书籍,鼓励孩子阅读,并和他谈阅读的感受。在孩子阅读的时候,给他尽可能多的鼓励,不同的年龄阶段与不同的,你也能够和孩子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孩子也会充分享受这一过程。

2、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好的阅读条件,让孩子爱上阅读。

首先要了解和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比如热爱故事的孩子,可以选择文学性强的书籍;热爱自然科学的孩子,可以多选择科普类的书籍;启蒙阶段的孩子选择经典的儿童绘本,图大字少,容易引发孩子兴趣。

还有就是和孩子共享阅读的好时光。低龄孩子,可以每天在孩子睡觉前把你精心挑选的、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书读给他听,哪怕时间再短,长期坚持你定会发现收获满满。若是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静静的阅读,你们可以各读各的,但此刻的陪伴对孩子无比重要,是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小的读书角,有舒适的桌椅、书架、灯光,让孩子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阅读是一种内化的习惯和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需要沉浸式的影响,需要家庭内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正好看到了题主的这个问题,就来回答一下。我推荐的这五本书是:《史记》、《红楼梦》、《猿形毕露》、《人类简史》、《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1、《史记》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以极生动的笔墨,记载了上至黄帝下及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年间的史事和人物,向我们展现了从传说时代到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成就与经验教训。

司马迁在写这部书的时候,立志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而,一百三十篇文章,篇篇皆为珠玑,各有独到之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红楼梦》

《红楼梦》也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该书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衰亡。

书中人物众多,描写细致;整个结构新奇别致,不落俗套;举凡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典制、节令、服饰、器物、建筑、饮食、医药、宗教、戏曲、游艺等等无所不包,号称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名著显著不同的是,《红楼梦》是一部残书,只流传下来前八十回,后面的全部“迷失”无踪,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其中之一就是“红楼梦未完”。

3、《猿形毕露》

《猿形毕露》是一本研究动物行为学和人类学的优秀科普读物,作者是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书中记录了作者对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研究,它们是进化路途上与人类最为相似的两种动物。无论是黑猩猩的好勇斗狠,还是倭黑猩猩的温柔乐观,通过作者幽默风趣的叙述,我们都能从它们的群体关系、个性特征、家族构成、权力争夺、两性关系等方面,获得前所未知的,更能窥见镜子里的自己——猿形毕露。

4、《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成名作,书并不厚,但却以极为精简、有趣的文字,重新构建了整个人类的历史!从早期人类如何在地球上生存,到当今21世纪的资本、科技与人类的发展,书中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和观点,直接或间接的,告诉我们世间的,尤其是那些颠覆性的论点,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

5、《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是日本学者酒井伸雄的科普作品,该书详尽的介绍了马铃薯、橡胶、巧克力、辣椒、烟草、玉米的前世今生。它们作为美洲的神奇植物,如何进入欧洲、亚洲,又是如何成为人类须臾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甚至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角色!所以,不要小看这些植物,了解了它们,将会对近代文明的发展产生全新的认识!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翻了半天,没人说《星际穿越》?

近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

在家务农的前NASA宇航员库珀(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接连在女儿墨菲(麦肯吉·弗依 Mackenzie Foy 饰)的书房发现奇怪的重力场现象,随即得知在某个未知区域内前NASA成员仍秘密进行一个拯救人类的计划。

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现神秘虫洞,NASA借机将数名宇航员派遣到遥远的星系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

不曾如此贴近浩瀚星空,被它环抱;不曾如此触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维幻境。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又有谁敢说,面对巨浪滔天的异星球水域,依然端坐如钟,麻木如鸡?

反正我是在座位上被宇宙的浩渺无垠震撼了良久,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北京的电影资料馆看《2001太空漫游》的时候。

但彼时由于条件限制,画质只能退居其次,靠剧情和构图的奇妙引人入胜。

作为后来者的《星际穿越》,仿佛带着太空漫游的魂,向身处现代的我们缓缓招了个手。

除了画质,《星际穿越》中,被太空“魔法”桎梏的父女线,也是一大看点之一。

被科幻片整哭的,举个手我看下?

父女二人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绝望而孤独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robot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