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特色美食(在吉林市,那里有卖的东北特色零食小吃,可以拿走的)
煎粉可以说是真正的吉林市特色小吃,因为即使在东北,也只有吉林市才有这种小吃。
煎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好是地瓜粉),把淀粉和水按1:3的比例搅匀,稍微加点明矾和食盐,然后就倒到锅里不断的翻炒,这翻炒可是要注意火候,不能糊,等到淀粉结块就可拿出来晾凉备用。现在这个过程你不想做也可以,因为市场上有做现成的。
白肉酸菜血肠,食肉一族的最爱,肥肉的过瘾口感配上东北酸菜的酸鲜,非常完美。
哪里的家常菜都能吃到。
满族乌拉火锅,帅气大方的紫铜锅里面加上传统的小料煮上一会儿,再配上酸菜羊肉,五花三层,怎么吃都好吃,还有极为特色的韭菜花和豆腐乳等调料,想象都直流口水。
这个只有到乌拉街才吃的到正宗。
锅包肉,吉林锅包肉调成了吉林人最爱的口味,反复油炸的锅包肉分为猪肉和牛肉,坚硬的外表上撒上甜酸带蒜香口味的酱汁,配上大米饭最好了
这个考验厨师的功底,做的好的也不一定每次都恰当好处,要碰运气。
煎粉,
吉林市的煎粉很是特别,被煎的油油淀粉块配上豆油的油香,配上大葱和香菜,再调上芝麻稀料,香上加香,鲜香无敌。
但是有的外地人会误解这是油块或者肥肉块,会吃的很恶心,其实不然,它们只是淀粉而已,就像再吃全国各地都有的粉儿,只是汤料鲜香特别
这个有好几个完美的老店,基本都在犄角旮旯,各位有点耐心,味道会绝对不同
至于挨着朝鲜边界线的吉林,有着出名的美食,冷面,各位没意见吧?
我认为吉林市冷面最好吃的,一定是自己在家为自己口味调制的,至于好吃与否,只有度过东北干热盛夏的人,才有资格评论。
酸甜是重点,冰凉解暑是精华,而正宗的朝鲜辣白菜泡在冷汤里才是此面真正的灵魂。
各位吃过冷面快餐的人,你们觉得差了什么?
再说一句,吉林冷面很难说好吃与否,有人说正宗的好,有人说吉林人自己调整的口味好,这事儿都数扯淡,只有自己根据气候和口味调整,才是最美味。
记得要放正宗的辣白菜和冰块,苹果丝哦,有奇效
提到老字号,长春人首先会想起:
107岁的鼎丰真、
104岁的东发合茶庄、
93岁的回宝珍饺子馆……
一家比一家有故事,一家比一家招牌响
它们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留下了长春人最难忘的味道
道口烧鸡
经典美味福义德
福义德烧鸡可以说是重庆路三吃之首,也是正宗的长春老字号熟食店,另一家老字号熟食就得数真不同了。在长春也开了不少分店,每次去重庆路都能看到排队买熟食的。
他家的熟食种类很丰富,主打的就是道口烧鸡,要说道口烧鸡可是大有来头的,那可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鸡”的。在外国人眼里道口烧鸡可是跟北京烤鸭和金华火腿齐名的。
1980年,祖籍河南安阳的尹志云毅然辞去8级工匠的公职,开起了涮羊肉馆,同时把祖传的河南道口烧鸡引进长春,福义德道口烧鸡就此落户春城。
道口烧鸡采用当年产蛋母鸡为原料,配以蜂蜜、食盐、人参、鹿茸、丁香、砂仁、肉蔻等十几味名贵中药,辅之多年循环的老汤精心烧制而成,其成品烧鸡形如元宝,色泽鲜艳,同时具有食疗和保健的功能。
福义德道口烧鸡的制作技艺历代相传,在长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味。
胡记真不同
载入吉菜谱的酱菜
桃源路的老店,和顺街的新址,不再追究谁真谁假,单纯的为了美食而感受一下,当年的熏酱小肚,鸡丝卷、鸡肉闷子、炸千子、葱熏黄花鱼、熏牛肉干、真不同南肠菜……让多少老长春人魂牵梦绕,有一些老店经久不衰,让人们找寻记忆中的味道。
长春的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吃着真不同灌酱菜共享天伦。
真不同酱菜的历史已有近八十年,创始人胡运昌先生,1938年在长春头道沟开了一家酱肉铺,由于酱肉质量上乘,花样翻新,买卖非常兴旺。
1943年胡运昌先生立起了真不同的字号,融合了南北各地不同的酱肉风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味风格。
1981年,“真不同”酱菜40例被编入《吉林菜谱》,其中真不同酱肉、熏肉、叉烧肉、砂仁肘子、熏小肚、扒鸡、烧鸡、葱熏黄花鱼、熏牛肉干、真不同南肠菜等12种特别具有地方风味。
虽然真不同是一家酱菜馆,但很多食客都会推荐这里的灌汤包,包子的汤汁多,味道鲜美,十分可口。
回宝珍饺子
一缕饺香漫透百年
1925年,回宝珍在新民胡同开起“回记饺子馆”。三四十年代,回宝珍的饺子馆所在的新民胡同当时为市中心,是全长春最繁华的地段。
南来北往的旅人、客商都要到这里去吃上一盘饺子,喝上半斤烧刀子,一饱口福。
回记饺子的工艺精益求精,精肉、净菜,花椒水用一定的比例和馅,包出来的饺子个头均匀,皮薄边小,馅大细嫩。还有特色菜:爆肚、红焖羊肉、酱牛肉。
回宝珍饺子馆的历史已经接近百年,从创建到发展,从生意兴隆到公私合营后的惨淡经营,从1994年个人承包到如今的多家分店,老字号回宝珍在今天仍然焕发着活力。
老韩头系列熟食
小胡同里走出的老字号
老长春人都知道,建国之初,有一位卖豆腐串的老头,整天戴着一顶白帽子,推着小车,车上放着玻璃箱子,里面装着香喷喷的豆腐串,在同志街和红旗街走来走去。人们亲切地把他叫做“老韩头”。
如今“老韩头”熟食开遍了长春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长春人都吃过“老韩头”的美食,已经成为长春人不可分割的味觉记忆。
“老韩头”品类多样,鹌鹑蛋、松花鸡腿、酱牛筋、牛肉玉米丸子、酱牛肉……数十种卤味风味独特,让人百吃不厌。
当然最忘不了的味道还是“老韩头干豆腐串”,干豆腐里夹上葱花、辣椒沫、芝麻、香菜,包成小卷,再用小棍儿串起来,用鸡汤一煨,满满都是童年的味道。
鼎丰真糕点
长春人的身份标识
1911年,王信瑞在长春市商贸区的大马路与四马路十字路口处建起了一个大作坊,起名叫“鼎丰真”,从此“鼎丰真”便成为了最能代表长春的糕点。
长春人对鼎丰真的爱已经深入骨髓,就像北京烤鸭之于北京人一样,鼎丰真之于长春人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认知符号。
鼎丰真糕点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以其风味独特,驰名各地,尤其是它酥松软绵的萨其玛、油炸点心冰蓼花、油茶面、无水蜂蜜蛋糕等传统糕点备受长春老百姓的喜爱。
如今,“鼎丰真”在长春拥有多家门店,营销的各种糕点有100余种。油炸糕、绿豆糕、油茶面、麻花等传统糕点依然魅力不减,新产品奶油蛋糕、芙蓉蛋饼与八大件、京式月饼等同样脍炙人口。
王记酱骨头
一个家族的百年坚持
嘉庆年间,山东有位乐于济世的王郎中,偶得炉虎骨炖汤的中药配方,为使更多百姓得到滋补,便开起王记骨头馆,并配以王记小烧酒。王记小烧、王记骨祛病强身又滋补的口碑广为流传***初年。
王记唯一的后人于1932年落户长春,经营起王记骨头馆,赢得众人青睐,大饱人们口福。长春王记酱骨头是长春有口皆碑的百年老店,家族密不外传的酱骨头配方是它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长春人一起成长。
王记酱骨头经过家族不断地传承,不断发展壮大,分店也开越多,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一尝它历久弥新的酱香。
和手一般大的骨头,带着手套大口吃肉,吃完之后用吸管吸骨髓,这样的享受美味的过程早已深深烙印在长春人的记忆里。
如今的王记酱骨头店面宽敞明亮,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狭***仄的空间,但是从小吃着它的酱骨头长大的长春人知道,它还是原来的味道。
元盛居火锅
长春老火锅的代表
元盛居的门口乱七八糟地坐着一群等待餐位的男男***,服务员拿着麦克风高声地喊着一号、二号……为了免受排队之苦,不少人恨不得一清早就来到这里,一边坐着玩手机一边等着点菜的时间。
当有锈迹的铜火锅被搬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收起手机,眼巴巴地看着一锅清水从沉默走向沸腾。
元盛居有三大绝:麻酱绝,羊肉绝,烧麦绝。很多人都爱元盛居的羊肉,味儿正,那股弥漫在店里的膻味儿能一下子激发起人的食欲。
去元盛居必点三款肉:羊肉,胸口。美肥。
很多人也爱元盛居的烧麦,个儿大油多味儿好,一屉不贵,能给人撑个肚圆;很多人更爱元盛居的麻酱,他家没有肥牛汁沙茶酱,只有自制的香麻酱。
再兑上豆腐乳和韭菜花、或者辣椒油和蚝油,甭管蘸着什么吃嘴里都是一股子香味儿。这就好像川味儿火锅,就是一碟蚝油一罐麻油,能把肉和菜勾兑的喷香四溢。
无论是长春人还是外地人,几乎都喜欢元盛居的味道。虽然很多人认为元盛居的服务员是全长春最爱理不理的,脸上一副你爱吃不吃反正有的是人吃的表情,有时候上菜也是把盘子望你面前胡乱一扔,然后走人,
但这都没有妨碍开着玛莎拉蒂或者干脆徒步走来的男男***敞开臂膀扒着甜蒜,沾着酱料把一片片味道纯正的肉塞进嘴里。不少第一次来的人还装作一副经常来的样子,放浪形骸地坐在椅子上,对服务员高声喝道:都有什么肉?!
春发合饭庄
东北老菜的味道
在长春大马路和东三道街交会处附近,春发和饭庄的存在显得别具一格。
春发合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了,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没有空桌,周末都需预定餐桌。饭店主营老式东北菜,多家广播电台都进行过报道。
为了很多老顾客的回味,春发合始终秉承着把老手艺传下去的信念,希望把东北老菜的味道留香百年。
春发合饭庄传承于上世纪50年代大马路上的一家国营饭店,现位于大马路与东三道街交会处的东侧。主要经营老式吉菜,招牌菜有锅包肉、雪衣豆沙、香酥鸡、炒合菜等。
由于物美价廉,春发和饭庄的生意始终火爆得不得了。在这里吃饭,会让你回忆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下馆子”吃流水席的一幕幕生活场景。 这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
国营大冷面
吃出情怀的食堂
由于长春市政府推行的旧城改造,大冷面的门脸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气质,像一个被学校强制剃成寸头的初中男生,看起来非常普通。
不过店面里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无论是布局还是装修,都透着一股子八十年代大众食堂的感觉,分分钟让你穿越回那蓝色工装、二八大杠的社会主义大工厂时代的东北。
国营大冷面位于长春上海路和大马路交会处的西南角,吉风情大舞台的一楼。这里是伪满时期的朝日座影剧院、建国后的儿童电影院。店内只有冷面、狗肉、啤酒等几种菜品。
这里至今还保留着老国营饭店在窗口换取饭票,再用票领餐的经营方式。店里面的服务员大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店面灯光昏暗,装修基本上是八十年代风格,很有时代特色。
国营大冷面现在看来虽然老了点,旧了点,但来这儿吃饭的还是那些曾经生活在这儿或是仍旧生活在这儿的老长春们,在这里他们也许会抽烟喝酒,吹吹牛,嬉笑怒骂,可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也是属于我们长春最真实、最有人情味儿的生活。
老字号们躲避岁月神偷的魔爪,在时代的更迭中历尽沧桑,坚守自己屹立不倒。老字号是长春特色的代表,是一种文化遗产,它们陪伴着春城走入时代中。我们应该感谢岁月神偷的手下留情,留住没有散失在岁月洪流里这些珍贵的老字号!
吉林市
老白肉馆
总店在吉林市临江门附近,特色白肉血肠,蒜泥白肉,烧灯碗,虎皮扣肉……这馆的血肠,形如灯碗,一朵朵像花瓣一样,糊白肉用手撮起来放回盘里,宛如菊花。咋说的,没看过吉林雾凇就等于没见过松花江,没吃过老白肉冠的白肉血肠就算没来过吉林市。
四方顺
回族馅饼、烧麦,吉林一绝!馅饼馅大皮薄,咬上一口满嘴是油,标配是馅饼/烧麦+羊汤+素鸡。回族特色美食也是吉林一绝,没吃过,你也算没来过吉林市。
流花馅饼
跟四方顺一样,都是回族特色美食。而且就在四方顺对面,两家的风味有什么区别?建议你两家都尝尝,细细品味。若能会心一笑,你算没白来。
牛马行饸饹铺
特色老店,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汤老味。以前人穷,来碗肉汤饸饹解解馋;现在生活好了,多是为了寻找一份情怀。现在深夜也有很多人来上一碗,吃饱了好回家睡觉。
凤吉园贾家馆子
总店在吉林市乌拉街,百年老店,满族火锅吉林一绝。始创清光绪年间,创始人曾进京到御膳房传授满族火锅手艺,那就叫一个火!
新兴园饺子
百年老字号。味道没的说!来吉林的朋友千万要去品尝一下,不但能吃到美味的饺子,还能够让你了解一下吉林的近百年的历史,店里挂了很多解放前旧吉林的照片。尤其是2楼里的那幅1921年拍摄的老吉林城的照片让人的思绪回到了100年前,潺潺的江水,静静的小城还有朦胧的黄昏!
福源馆
“福源馆”始建于公元1628年,距今已有378年的历史。除了糕点还有个美食城,就在吉林市河南街中段。
乌拉馇馇
馇条就是满族人发明的,到吉林了不来一碗你好意思说你来过么,市区的话,珲春街大润发三店外廊那有个“三道码头”,里面有个档口。
朝鲜族饭店
传说中的“吉林大冷面”。百年老店,总店在东市场,最近几年又开了几家分店。吉林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冷面+干豆腐丝+明太鱼丝是这里的标配。当然,其他的拌菜也都非常好吃,只不过“标配”是经过无数人总结出来的,基本到这的点这些的最多。
吉林市特色小吃多的数不胜数,肉串、鸡汤豆腐串、煎粉啥的实在说不过来。先列九个有两层意思:一是怕好吃的太多你赖着不走;二是长长久久,希望常来常往。快过年了,你还不得回家看看!
四平市:
李连贵品牌创立于1908年,有着110年的历史。四平李连贵饮食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商务部第一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延吉市:
松林阁食府
在延吉,松林阁食府的大名很多人并不陌生。20年来,松林阁食府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而且还越战越勇,成为延边民族餐饮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源于松林阁食府对服务及品质的要求从未改变!
我来回答一下。大多都是农家美食啦。
1,饭包
咱不说那些大鱼大肉高端的。就说这季节,你爱吃饭包不?绿油油的白菜叶,你想包啥都行!但必不可少的是酱和葱,没了这两样就没意思了。
大白菜叶事先放锅里略蒸一下,为了软一点,好包。打开,根据叶的大小,放大米饭、鸡蛋辣椒酱(或肉酱)、大葱段(或圆葱、鬼葱)、土豆泥、青辣椒、黄瓜、心里美萝卜、香菜、生菜……你想放什么,只要你想吃就可以。
2,尖椒干豆腐
这个菜应该有历史了吧?看似简单,不太好做,尤其勾芡有点难。干豆腐有切菱形片的,也有切一公分宽二寸长度的条的,爱吃辣的可以用小辣椒,否则用羊角椒切块(也有用干辣椒的)。
3,黄瓜大凉菜
旱黄瓜切丝(不用擦丝板,一定手切)、干豆腐丝、手撕大葱、手拧香菜等,用农家酱(也可以用肉丝炒成汆子)拌在一起。
很多了,酸菜馅饺子,杀猪菜(酸菜、血肠、苦肠、五花肉),大丰收(玉米土豆、豆角、排骨、面瓜)、手把菜、猪皮冻、干豆腐卷大葱、油条+豆腐脑、红豆大碴粥+咸鸭蛋、冷面、粘耗子、粘饼子……
我讲的对不?有没有喜欢这口的朋友啊?
(图片来自网络)
吉林美食有很多,其中吉林特色美食有虎皮扣肉,刨子肉,掌上明珠,吉林蕨菜,白肉血肠等等,白肉血肠具有独特风味的白肉血肠,驰誉吉林食苑已有长久历史。这道菜白肉薄如纸帛,色白有光,味美异香,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松软鲜嫩,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张悦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