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3号线全线站点(轻轨3号线全线站点长春)
在杜南高标准建设“轨道上的广州”,是广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8月2日,《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下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说明会,对方案进行解读。
根据此轮规划,广州将建设由高速地铁、快速地铁和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为53条线路、2029公里,比上轮规划新增30条线路、1004公里。规划实施后,广州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进程将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目标
实现“3060”时间空目标和“6080”客运目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建成通车16条线(段)、621公里(不含广佛线和7号线佛山段,587.7公里),里程居全国第三。实现了区内唯一的地铁连接,打通了城市间空的格局,促进了广州、佛山的城市化进程。占公共交通的60.1%,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广州老城区新活力和“四个创新”,适应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调整,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根据市政府工作计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编制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
本轮《规划》坚持以人为中心,以高标准的国际视野建设“轨道上的广州”,实现“3060”时间空目标和“6080”客运目标:即中心城区到南沙副中心和外围城市中心30分钟直达;60分钟到达广州湾区的城市中心,包括佛山、东莞,30分钟到达。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其中,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7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
根据规划战略,广州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共享、网络互联、直达中心”的综合轨道体系,强化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引擎的作用。同时,建设从中心城区到南沙副中心及周边城市的高标准轨道网络,支撑城市间的新格局空。建设南沙副中心独立的轨道网络,建设外围城区其他轨道骨架,支撑外围城市发展。加密中心城区大客流走廊覆盖,解决既有线客流瓶颈问题,提升轨道服务质量。此外,加强国铁、城际铁路、地铁等多网融合,形成“对外联系、内部衔接、高效换乘、综合服务”的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络。
实施效果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规划,广州要形成由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总规模为53条线路,2029公里。与之前的方案相比,增加了30条线路,1004公里。
其中,高速地铁方面,18号线、22号线由北向南延伸,新增17号线、28号线、37号线,共5条线路,452公里。
快速地铁方面,新增24、25、26、27、29号线,共11条线路,607公里。
普速地铁方面,加密中心城网络,建设相对独立的南沙副中心网络,构建外围城市轨道骨架,引入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的10条联络轨道线,共计37条轨道,970公里。
规划实施后,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里程位居世界前列。在中国,广州百万人口,城市轨道里程101公里(北京109公里,上海88公里,深圳77公里),仅次于北京;与世界相比,广州人口百万,轨道交通(包括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里程125公里(东京100公里、纽约127公里、伦敦151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巩固和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能级。
在客流覆盖方面,广州中心城区800米长的人口和就业覆盖率超过80%,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规划特点
一小时直达广州湾区所有城市中心。
这一轮《规划》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60分钟交通圈,支持“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强广州与湾区地铁的联系,实现广佛一网,广州东莞多通道,直达周边城市中心。同时,对外铁路连接通道28条,其中广州至佛连接通道18条,广州至东莞连接通道6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连接通道1条。配合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其中30分钟到佛山、东莞。
第二,建设区域高速地铁,缩短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市、中心城市的时间空距离,支持“1+1+5”空的格局。计划由北向南延伸18号线、22号线,新增17号线、28号线、37号线,推动南沙副中心、知识城、增城、从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区域30分钟到达市中心。
第三,建设独立的南沙副中心轨道交通网络,快速链接深港澳,支撑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规划地铁22号线延伸至东莞、深圳,18号线与南珠城际衔接,构建南沙与前海、横琴合作区的快速交通通道,进一步加强南沙与深港、珠澳的快速连接,巩固提升南沙区位优势,引领南沙发展。另一方面,南沙区规划布局了近300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直接覆盖50%以上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畅通了区内各产业组团之间的联系,为南沙副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最强”的交通支撑。
第四,加密中心城区轨道覆盖,打造高品质生活圈,提升居民出行体验。规划地铁24、25、26号线等覆盖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和地铁3、5号线客流拥挤问题,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质量。
最后,推进高速地铁与城际轨道互联互通,加强枢纽连接,推进多网融合。确保综合枢纽内至少有两条轨道线路贯通,80%以上的城际车站有城轨连接,形成国铁/城际、高速/快速地铁、普速地铁三条“1000公里”,支撑构建一体化立体交通网络。
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路线一览表
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路线一览表
反馈渠道:
(1)电子邮件:gzsgdjtxwgh@gz.gov.cn
(2)传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020-83340878;广州地铁集团:020-83106611
(3)信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0号西大堂510030;广州地铁集团: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238号41楼,邮编510335
(四)网页留言: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广州地铁集团官网公示的专题页面的留言板。
注意:以上任何一个渠道都可以,两个单位送一个就行,不需要多送。反馈意见应在传真、信封、邮件头首页注明“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公示意见反馈”。
本次公示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16日24:00;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31日24: 00(如邮寄,以邮戳为准)。
(特别说明:本次公布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中各条线路的具体走向和车站设置仅是指示性的,最终方案只有在国家批准该线路建设后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才能明确。)
采写:南都记者莫志华实习生钱泳军通讯员隋健
通讯员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马熙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