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化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h的量纲)
浅谈普朗克常数
(青峰科普2020年2月13日出版)
19世纪末,经典热力学与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学并驾齐驱。当时普遍认为能量(比如光)是连续的,而物质(比如水)是不连续的。
01.经典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
但是持续能量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高端能量的紫外线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黑体辐射”和“紫外线灾难”,被英国科学家开尔文比喻为经典物理学空中漂浮的两朵乌云之一。
另一片乌云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以太理论的崩溃”。这种乌云挑战了经典物理学中“波”传播所需的介质“以太”。以太,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构想,是渗透在空之间的物质。后来千百年来被经典物理奉为真理,就像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作为媒介一样,没有人会质疑。但正是因为质疑和破解了“以太”的乌云,才会出现后来的“光的波粒二象性”,这是经典物理学的颠覆性革命。
为了消除第一次乌云“紫外线灾难”,普朗克在1900年他的“黑体辐射”新公式中增加了一个维度作为粒子角动量的物理常数h,其值为:H = h=6.62607015×10^-34 J s S
(焦耳秒)[来自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投票的精确值]。普朗克常数记为H,用来描述能量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附带说明: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称为玻尔兹曼常数:
K = 1.3806505× 10-23J/K(焦耳/开尔文)
2.黑体辐射的研究成果:
说明:在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有很多物理表达式。其中,普朗克定律更适合绿光中波中频域,维恩近似更适合蓝紫光短波高频域,瑞利-金斯定律更适合红光长波低频域。
瑞利-詹金斯公式在长波或高温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然而,在短波范围内,能量密度迅速而单调地增加,这与实验结果相矛盾。这是物理学史上最著名的“紫外线灾难”。瑞利-詹金斯公式的严重缺陷深刻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的困惑,从而对辐射理论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发展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有疑惑才能进步!”
03.普朗克常数的发现:
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规律时发现,只有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逐个进行的,计算结果才会与实验结果一致。这样一份能量被称为能量量子,或简称量子。
表达式:ε = NHV (n = 1,2,3 …)
类型:E=hv
其中ν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数。在测不准原理中,粒子位置的不确定度×粒子速度的不确定度×粒子质量≥普朗克常数h。
千克(kg)的定义是由普朗克常数决定的。其原理是将移动1kg物体所需的机械力转换成可以用普朗克常数表示的电磁力,然后通过质能转换公式计算出质量。
在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中,有些是通过实验观测发现的,如真空光速C、库仑常数E、真空磁导率μ、真空介电常数ε等。
有些是由相关定律或定理推导出来的,如牛顿引力常数G、阿伏伽德罗常数NA、玻尔兹曼常数kB等。
普朗克常数H是由普朗克的智能大脑创造性地发现的。但是,它是物理学中真实的、有意义的、神奇的自然常数。
04.普朗克常数的特殊意义:
①能频当量:
普朗克常数可以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来检验:
H = △ EK/△ F = 6.63× 10(焦耳/赫兹)(焦耳/赫兹)…(1)
电子喷射功:W=△Ek
反映了电子物质波的动能△E与光子电磁波的频率K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称为能频当量。
等效关系是一种应对、应力、应变、投影、迭代、变换等超对称关系的量纲分析方法。
②工作热当量:
能量增量和热量增量之间的等效关系可称为功热当量:
k & # 39=△E/C△T =4.18(焦耳/卡)(焦耳/卡)……(2)
③热电当量:
电流的热效应中热与电流的等效关系或电阻参数可称为热电当量:
R=Q/I t...(3)
④能量-温度当量:
平均动能与绝对温标之间的等效关系可称为能温当量:
k=2Ek/3T=1.38×10⁻ J/K...(4)
05.普朗克常数的普遍意义:
就光电效应而言,
普朗克常数小的原因是,
因为电子质量非常小:
M = 9.11× 10kg(千克)
紫外光的光子频率:
f & gtc/380纳米= 7.9× 10hz(赫兹)
普朗克常数,光子频率F或电磁辐射能量E,揭示了束缚电子成为自由电子所需的临界状态。
作为光电效应方程,从公式(1)不难推导出:λ = 2hc/mv...(5)
(H普朗克常数,M费米子质量,V粒子速度,C光速,λ波长)
意义在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当质量为M的费米子,其速度V被加速到接近光速C,即v→c时,公式(5)可以改写为:
λ=2hc/mc =2h/mc...(6)
换句话说:费米子是一种物质波,也叫运动波源。当测地线环流速度达到光速v=c时,其激发极限频率为:
f₀= mc /h...(7)
等式(7)可以写成h的定义:
h= mc /f₀...(8)
费米子质量很小,极限频率很高,所以H极小。况且M,C,F都是常数,所以H是不可变常数。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中,
1个电子加速到v→c,
而当Ek→ mc时,
激发光子的极限波长:
λ = 2h/mc = 4.85 (pm)(皮米)
极限频率:
F = C/λ = 6.18× 10(赫兹)(赫兹)
同样,当质子在超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加速到v→c,质子的动能Ek→ mc时,激发光子的极限波长为:
λ = 2h/mc = 2.64 (FM)(毫微微米)
光子的极限半径:
R = λ/2π = 0.42 (FM)(毫微微米)
伴随光子的极限频率:f = 1.14× 10 (Hz) (Hz)
长度换算关系:米(米)
1毫米= 10-3米
1微米= 10-6米
1纳米= 10-9m
1pm(皮米)= 10-12米
1fm(毫微微米)= 10-15m
1am (Ami) = 10-18m
当然,如果α粒子可以加速到光速,激发光子的波长大约比质子小4倍,大约0.1fm,是宇宙中波长最短的光子。
注:为配合光电效应,建议将康普顿波长公式λc=h/mc修改为λ=2h/mc,De Bourrouilh波长λd=h/mv修改为λ=2h/mv。
06.简化普朗克常数():
①如果能量的单位是eV s(电子伏特每秒),则
h=6.62607015×10^-34
1.602176 634×10^-19eV先令
= =4.1356676969×10^-15电子伏特每秒
②能量×时间:J.s(焦秒)是H的能量亚单位;动量×位移:N·m·s(牛顿·m·s),是h的角动量单位。
③由于计算角动量时经常用到h/ 2π这个数,为了避免重复写h/2π,引入了一个常用的量叫做约化普朗克常数,也叫狄拉克常数:= h/(2π)。
约化普朗克常数(也叫合理化普朗克常数)是角动量的最小测量单位,是一种量子内禀角动量。注意H上有一个杠,发音为& # 34;H & # 34。
④有时用角频率ω = 2π ν: E = NW。
许多物理量是可以量子化的。例如角动量的量子化。j是具有旋转不变量的系统的总角动量,j是沿特定方向测得的角动量。它的价值:
j₂= j(j+1)ћ2= mћ,
j= 0,1/2,1,3/2,2,...;
m= -j,-j+1,...,j
因此,可以称之为& # 34;角动量量子& # 34;。
⑤普朗克常数也用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位移测量的不确定度(标准差)δ x与同方向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δ p有如下关系:δ x δ p ≥
⑥光电效应,光排出每个电子的动能Ek,Ek可表示为:Ek = HV-φ;φ表示功函数,是从物质表面驱逐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7.普朗克基本单位:(计算公式略)
①普朗克最小体积:
VP = 10-99厘米(立方厘米)
(这也是BIGBANG之前的奇点体积,明显小于夸克体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宇宙的奇点,时间为0,空之间的时间为0。)
②普朗克尺度:
Lp = 1.61624 (12) X10-35m(米)
【供参考:夸克直径是10^-18m.
括号(12)表示“最后一个正负误差值”,理解为:
Lp = Lp=1.61624 0.00012x10^-35m(米)]
③普朗克温度:
Tp=1.416833(85) × 10^32k
(K是开尔文,热力学华氏温度-天)
④普朗克能量:
Ep = 6.6260693 (11) × 10-34J.s(焦耳秒)
= 4.13566743 (35) × 10-15e ∨。每秒电子伏特数
⑤普朗克质量:
MP = 2.176 51 (13) × 10-8千克(公斤),= 0.0217651 0.000013微克(微克)
【普朗克质量相当于质子质量的1000亿倍,而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质子和电子的质量单位也可以用Me∨/c(百万电子伏/光速)来表示。
质量的本质是静止的能量,能量的本质是运动的质量。当基本粒子达到光速时,能量趋于最大值1,质量趋于最小值0。但不同基本粒子的能量或质量是不同的,例如质子能量是电子能量的1836倍】。
⑥普朗克密度:
P = 10 63量子/厘米
(地球物质密度单位为克/厘米,天体物质密度单位为吨/厘米,宇宙物质密度单位为“量子/厘米”)。
⑦普朗克时间:
Tp = 10-43秒
(也就是BIGBANG的初始时间)
补充:秒的换算关系
1毫秒= 10-3秒
1微秒= 10-6秒
1(纳秒)= 10-9秒
1皮秒= 10-12秒
1fs(飞秒)= 10-15秒
【供参考:激光闪光治疗角膜有两种方式:全飞秒和半飞秒,可以人为有效控制。已知光速约为30万公里/秒,如果基本粒子以光速飞行,每运动1厘米需要0.33纳秒(ns)。电子的速度接近光速,即V → C,换算后得出电子绕核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0.628飞秒(fs)。
如果以10-43秒的普朗克时间为基本单位,相当于1秒,那么电子绕原子核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已知1年= 3.15 x 10 7秒,1亿年= 3.15 x 10 15秒,1亿年= 3.15 x 10 30秒,电子绕核心转0.628 x 10-15秒。
如果10-43秒的普朗克时间相当于1秒,换算起来并不难:电子绕原子核一周需要200万亿年左右,而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一周只需要2.8亿年,BIGBANG只需要138.2亿年。可见,一秒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稍纵即逝的,但与普朗克时间相比,简直就是最慢的地质年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熙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