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到拉萨火车(武汉到拉萨火车经过哪些地方)
武汉“侯爸爸”26年只做了一件事——
为在异乡求学的藏族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虽然已经从武汉西藏中学毕业12年了,边珍还是很怀念学校的春节。藏历新年,学生们会穿上藏装,把炒好的麦粒和锅巴放在五颜六色的木盒里,插上用麦穗和锅巴做成的五颜六色的花,做成切马,给老师们献上哈达。
被学生们称为“侯爸爸”的侯伯云,每年藏历新年都很忙。准备活动,和学生谈心……26年来,侯博云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和学生们在学校。
在民族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从班主任到武汉西藏中学副校长,侯伯云摸索出一套藏族班级管理办法,让远离家乡、父母、亲人的藏族孩子慢慢适应了武汉的教学模式;他还带头组织农工党爱心党员,推动武汉CPPCC、湖北援建援藏协会成员与藏族学生结婚,为上千名藏族孩子找到了“武汉妈妈”和“武汉爸爸”。
侯伯云觉得自己26年来做了一件事:为一群在武汉读书的藏族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他认识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孩子”
侯伯云永远记得他第一次去接藏族孩子的情景。当时少年普布曲杰背着一个蛇皮袋。侯伯云伸手去扶,孩子摇摇头,拖着蛇皮袋走了4公里。后来侯伯云才知道,蛇皮袋里装着普布曲杰初中4年的零花钱。临走前,他妈把10元和20元凑成的440元缝在行李中间。
1995年,侯伯云从湖北宜昌职教中心调到沙市六中西藏班(后迁至武汉创办武汉西藏中学),成为西藏学生的“孩子王”。
武汉中学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全国首批、全国最大的地方援藏学校。这些10岁的孩子从西藏出发,以前要坐几天几夜的大巴车、火车到武汉,然后面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异乡求学生活。有些学生生活在西藏的牧区和农村,家里没读过书。来湖北之前,孩子不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爱与人交流。
起初,侯伯云联系藏族学生,找不到门路。他开始自学藏语,用藏语问候学生:“吃饭了吗?”还有“你好”。
在边真的印象中,侯伯云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大道上。他总是拿着藏文课本,遇到学生就拉过来当他的“藏文老师”。等到边震从初中升到高中的时候,侯伯云已经会唱藏语歌了。
有一次,一个孩子来找他说:“老师,你太尊重我们了。我想从心底里和你谈谈。”
当时侯伯云是学校的体育老师。有一次上课,热身活动刚结束,普布曲杰转身跑回宿舍,拿了针线,一个人坐在床上缝裤子。侯伯云一问,才知道孩子只有两条裤子,一条太破了,另一条上体育课有个洞。侯伯云从家里找来裤子鞋子,然后给普布曲杰补贴了四年。
这个学校的老师徐玉萍,曾经班上有个藏族姑娘丹白吉纳曲。她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六。刚来学校听不懂普通话的时候,小女孩躲在教室里哭,吵着要回西藏。侯伯云一有空就来看她,和她聊天。
许玉萍发现,这个内向的孩子见到侯伯云会开心地笑,会主动打招呼。到期末考试结束时,丹白吉纳曲考了全班第一。许玉萍认为,“侯伯云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他会为学生着想,很多事情比女老师考虑得更细致。”
侯伯云要求孩子们干净卫生。星期一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学生都要伸出手指。如果他们的指甲太长,应该当场剪掉。在宿舍,床单要铺整齐,被子要叠成方方正正;一些学生翻墙出去上网。他带着学校的老师去网吧找。
在西藏中学读了7年书,边震最亲近的老师是侯伯云。"他认识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他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角色,比如老师、父亲、心理咨询师、朋友……”
“我在江城有个家”
2007年8月,我第一次坐上拉萨到武汉的火车,德吉拉姆穿着厚厚的藏装下了火车,才发现这里的气候比西藏要热得多。正在车站等候的西藏中学老师帮着提行李,拿着学生刚脱下的衣服,开车送他们去学校。
对于生活在西藏某农牧区的女孩德吉拉姆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陌生。
2012年3月,一个假期,侯伯云组织学生去野餐。德吉拉姆认识了党员、农业工人何,从此他有了一个“江城妈妈”。侯伯云告诉德吉拉姆,如果他有什么想法,应该和他的“母亲”谈谈。“妈妈”每个假期都会接她去逛街看电影。
从西藏中学毕业后,德吉拉姆被Xi交通大学录取。一年前,她从学校赶到武汉看望“江城妈妈”。走进屋子,她看到房间里有睡衣和拖鞋,桌子上有煮好的排骨和莲藕汤,还有她最爱吃的丸子。
毕业三年,德吉拉姆也一直和“侯爸爸”保持联系。“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江城妈妈’,我大概也不会遇到这么多善良的人”。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刚参加工作的德吉拉姆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口罩,捐给了母校。
10多年来,为了帮助贫困藏族学生在武汉找到归属感,侯伯云联系农工党武汉市委、洪山区工委,在武汉西藏中学开展了10场大型征婚活动。100多名党员参与结对子活动,捐款近200万元,使200多名藏族儿童在江城武汉有有了“新家”。
“对于藏族孩子来说,在武汉读书需要的是民族亲情,需要的是大手和小手的呵护。”侯伯云说。
“出来回去建设西藏”
学生时代,边真觉得侯伯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当她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名医生后,她发现“越长大,她越尊重他”。
与普通中学不同,西藏中学的老师要24小时在校,住处在学生宿舍楼下。假期里,因为藏族孩子不能回家,老师陪他们吃年夜饭,跳锅庄,唱藏语歌。
当时春节到了,侯伯云的母亲带着特产,从荆州坐火车到武汉,和儿子一起过春节。他的宿舍里经常摆满牛肉干和水果,迎接学生们的来访。
暑假这群老师会跟着学生坐绿皮火车回西藏两天两夜。到了拉萨,老师们忍着高原反应开家长会,回家看望。
这个时候侯伯云最忙,同学们争相邀请他去他们家。聚会上有1995年毕业的同学,也有2010年毕业的同学。大家准备了青稞酒,由班里所有的孩子一起唱《母亲的羊皮衣》,回忆自己在西藏中学生活成长的日子。
民族感情是一点一点传递的。2019年毕业于浙江警官学院的,假期特意回到母校,感谢“侯爸爸”从初中到大学11年的资助;有一年端午节,普布曲杰工作的山沟里没有信号。他骑了两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开到有信号的地方给侯伯云打电话祈福...
“西藏中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家,一个我们可以成长生活、学习求知的地方。”边真觉得离得越远,对西藏中学老师的感情就会越深。
从西藏一个贫困的牧区走出来,边震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我们武汉西藏中学的学生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建设西藏。”边真说,这是他们年轻时从家乡出发时种下的种子。现在她已经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未来她想回到西藏,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让更多的藏族孩子走出牧区和乡村。
在边震心中,真正的偶像是“侯爸爸”。“他从事民族教育26年,初心不变。”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教育一线做一名敬业的教育工作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杨杰记者于蕾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2月24日第6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俊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