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属于哪个市(安丘为什么这么穷)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总结表彰、宣传推广。全国58个,山东4个,潍坊只有1个:安丘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创新、织密民生保障网、助推精准扶贫经验入选。

一.背景资料

安丘市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783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总人口97.8万,其中农村人口56.77万。2016年以来,安丘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确定了“瞄准特困人口,实施全力保障,精准扶贫,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的部门职责,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深化养老服务创新,推进帮扶领域改革,织密民生保障网,全力助力精准扶贫。

到2020年9月,全市4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292户41855人全部稳步脱贫,减贫率100%。2020年底,安丘以“零问题”的优异成绩通过省市级评估验收,得到评估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其中,居家养老和护理服务、智能核心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等亮点做法,作为长期稳定扶贫的经验,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安丘的兜底保障靠创新改革”“人民有发言权,政府必须回应”等经验做法。,多次被媒体宣传推广。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织民生保障网

1.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经过7次招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19元和537元;将城乡贫困赡养人综合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35元和960元;将机构抚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重点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760元、1400元和980元。2020年,共发放各类救助供养资金10214.5万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的无缝衔接。

将因病、因残等“支出”的贫困家庭和个人,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严格落实“用工成本抵扣”和“低保逐步退”政策,对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延长保障6个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发放低保,确保困难群众不因退出保障而返贫。常态化抓好低保审核认定,及时新增低保对象1658人、特困人员236人、孤残儿童135人,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孤儿足额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00.23万元,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3.全面落实福利政策。

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建立残疾人信息共享和动态安排机制,及时将符合政策的23220人纳入保障范围,确保补贴政策精准落实。完善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保护制度,在每个镇街设立一名托幼监督员,在每个行政村(居)设立一名托幼主任,定期开展上门信息整理、走访、心理咨询、定期体检等服务,督促家庭监护和政府关爱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深化养老服务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1.深化解珍养老院公私建筑改革。

做好官庄镇公办民营敬老院改革试点,公开招募专业化公司托管运营,在满足特困群众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引导医院为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

2.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创新。

潍坊率先开展特困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建成安丘智慧养老指挥中心,与潍坊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监管。制定了《安丘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细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7家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所有自理、半自理、自理特困人员每月服务时间分别为10小时、16小时、32小时计算,为全市3065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保洁、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服务时间37.3万小时,有效破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难题。同时,委托安丘市精神卫生中心每月接送一次精神残疾人员入院,由当地服务机构为跨镇异地居住的精神残疾人员提供照护服务,有效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居家照护问题。

3.深化多元化养老制度改革。

完成安丘市社会福利院养老服务大楼和福乐养老院二期工程。建成6所医养结合的养老院、5所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65所农村福利院,新增养老床位540张。构建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养老体系。为11家养老机构争取上级建设运营补助资金512万元,增强了社会养老机构活力。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做好4个区域性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集团筹建工作,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集中供养能力。

(三)推进救助领域改革,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1.下放社会救助审批权限。

自2020年12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实施。建立小额临时救助备用金市级统筹制度,将1000元以下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对于紧急临时救助对象,镇街区会在24小时内进行急救,然后办理相关手续。对造成生活较大困难的支出型救助对象,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适度提高救助额度。年内拨付临时救助资金292.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63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作用。

2.做好社会救助智慧支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扎实开展“山东省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开发微信小程序,力推核对“关口”,实现救助信息“一网核对”、“实时跟踪”,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化”、“指尖化”,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探索构建“大救援”体系。

围绕解决社会救助领域“多重救助”、“重复救助”、“遗漏救助”等问题,组建综合性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率先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紧急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级分类救助体系,搭建互动信息平台,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使社会救助从“单打独斗”走向“一体兼顾、集中统一”。

(4)盘活社会组织资源,凝聚脱贫力量。

1.引导慈善总会参与扶贫。

2016年以来,“一日善款”共筹集善款527.56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准入政策、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扶贫专项保险”等扶贫项目。对25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一次性救助,为146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商业补充保险,为2630名残疾人升级了无障碍设施。

2.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扶贫项目。

动员安丘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3家社会组织申报潍坊市精准扶贫项目,共计21.92万元资金支持,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贫困单亲家庭。安丘市慈善志愿者协会连续三年承担腾讯99公益日项目,发起“童心聚焦儿童”项目。共奖励3家社会组织脱贫攻坚资金6万元,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活力。

3.积极开展“五个一”帮扶关爱活动。

召开多次精准扶贫帮扶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负责人上门对接,开展帮扶等相关工作。民政负责人通过集中分组、自行录入、电话对接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扶贫政策解读、基础信息和需求调查服务,对接社区和相关部门为贫困户清理卫生、接通自来水、危房改造维修等工作,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现实生活问题。

三。经验总结

安丘市相关部门积极担当,围绕脱贫攻坚,围绕特殊群体,围绕群众关切,扎扎实实履行基本生活保障责任。重点是针对救助对象机制不完善、前端服务不到位、救助服务质量不高等短板精准发力,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着力建立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开发“安丘市社会救助智慧核查系统”,开通村级救助服务端口,将救助核查应用延伸至大众手机客户端,建立潜在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当事人不方便亲自申请的,可以由朋友代为办理,积极帮助身边有潜在困难的家庭。与省市民政、扶贫部门合作,动态比对民政救助对象和贫困户信息,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台账。建立全市“大救助信息平台”,随时动态对比救助对象的困难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着力建立救助服务快速反应机制。深化社会救助领域的“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临时救助和“两补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明确镇村社会救助责任边界,搭建镇级社会救助“一次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关口”核对,取消低保、特困人员审核阶段公示和民主评议,将低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

三是着力建立特困群体救助长效机制。狠抓扶贫工作重点群体,守住特困人员供养底线。动员民办养老机构参与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提高中重度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能力,实现“应收尽收”“甘于上进”的目标。组织精干力量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逐户征求特困人员对供养方式选择的真实意愿,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逐一填写集中供养需求调查表,做好政策宣传,帮助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鼓励他们入院集中供养。大力开展特困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切实解决特困人员分散供养问题,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不脱离政府视野,得到及时优质的养老服务。

四是着力建立全员参与救援救助的机制。加强政府主导和部门引导,围绕特殊困难群众身边的事、关心的事,在巩固全力帮扶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慈善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资源,重点关注残疾人、贫困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资金支持、心理帮扶、技能提升等服务,做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一根绳”,全员参与扶贫。开放全方位民生保障政策,深挖扶贫故事,营造浓厚的扶贫舆论氛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何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